“人才和经济的鼎盛,让这些老房子得以留存下来。”张玉清说,全村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39幢,古建筑规模之大,保留之完整,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少见。
是以西山公之后,桂峰村奉行先贤遗训,坚持家风家训,以耕读传家,尊崇忠孝之义,尤其崇文尚学,儒风大盛,桂峰村便也有了“山中理窟”之名。
直到2015年底,桂峰村迎来了第一条到村的三级公路。路通了,大巴车就进得来了。于是,2016年,桂峰村趁热打铁,乘着全域旅游的东风,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文化和旅游的开发工作,打造出“晒秋节”等文旅品牌,文旅业态迅速焕新,“游客肉眼可见的变多了”。
南北两宋相交之际,内忧外患,不少大家世族都有了避世的念头。南宋淳祐七年,北宋名臣蔡襄的第九世孙带着对家族荣耀的坚守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踏上了迁徙之路,最终在桂峰村这片群山环抱、绿意盎然之地停下了脚步。从此,蔡氏一族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世代繁衍至今。
1177年,在蔡襄去世百年后,南宋朝廷封其谥号“忠惠”:忠之实曰廉公方正,惠之实曰遗爱在民。公之贤,其名节在朝廷,其之迹在邦国。
“最喜渊源宗元定,尚期家世继君谟。”这是题于宗祠内的一副楹联。桂峰村村民讲解员张玉清介绍,元定即蔡元定,君谟即蔡襄,桂峰蔡氏将蔡襄视作先祖,将蔡元定视作文化先师。
从尤溪县城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便能到达桂峰村。在前往桂峰村的途中,有一条8米多宽的三级公路。这条路的通车,成为桂峰村现代文旅产业发展的转折点。
明清时期的兴盛之源,是一条名为“西山岬”的古官道。明末清初,西山岬古道是从尤溪县通往福州的一条官道,而桂峰村是这条路上唯一的食宿中转站,往来的行人、客商、学子络绎不绝,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风气熏陶下,桂峰村人才辈出。据《蔡氏族谱》记载,明、清两代中进士者3名、中举人者12名、中秀才者更是多达412名,为当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桂峰村独特的理学文化、建筑文化、景观文化、民俗文化。
朱熹最得意的弟子即为桂峰村蔡氏的文化导师蔡元定。蔡元定,字季通,世称“西山先生”,是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朱熹与他,亦师亦友,二人曾合作撰定《易学启蒙》,书中观点体现了二人的理学思想。
“在古代有不成文的规定,只有中了进士才有资格建宗祠。”桂峰村讲解员张玉清介绍,之所以有如今的蔡氏宗祠,与桂峰村尊文重教之风分不开。
“村里有两三百间民宿,旺季都是爆满的。去年一整年,我们村的实际旅游人次达28万,旅游总收入达850万元,这对于乡村来说是很高的收入了。”对于村集体的“成绩单”,张玉清既满意又自豪。
777年后的10月15日,第三届考亭论坛在尤溪拉开大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来到这座传说中的“云霞仙境”。果不其然,这里环境清幽、古色古香,村口潺潺的溪流和青灰色的石桥为这个村落平添了几分雅致。
近年来,尤溪县以“朱子文化”为核心,通过举办考亭论坛、尤溪县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具体举措,有力提升了“朱子故里·闽中之心·尤溪”的品牌形象,为县域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树立了典范。
从“北宋五子”到“南间三先生”,再到朱熹、蔡元定,程朱理学的发展已臻于完善,理学中蕴含的忠孝、尊文、重道、格物致知等思想也传播得愈发广泛。
华体体育企查查信息近年来,这座有着777年历史的古村落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秉持 “以改促建、以节兴旅、以业增效”的发展理念,将朱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之路。
桂峰村副主任蔡陈峰介绍,2000年左右,桂峰村就有了旅游业态的雏形,但那时游客并不多;2007年,桂峰村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里举办朱子研学游,引来了很多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参加,民宿、农家乐、旅拍等服务也逐渐火热起来。特别是到了秋天,村民晒出的金黄色玉米和南瓜、火红色辣椒、各种颜色的山菇等农作物,如同在大地上展开一幅彩色画卷,更是引来大批游客和网红,成为社交平台上走红的打卡胜地。
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他5岁开蒙,18岁摘取开封府试桂冠,19岁中进士,20岁起从政,最终官拜“计相”三司使。宦海生涯37载,他曾修建水利、办学兴善,也曾改革陋俗弊习、奏减丁口税,但不论是三上开封坐京官,还是三下地方任主官,他被评价为始终公忠体国、精于吏治。
如今,桂峰村以“旅游+文化”的模式,不定期开展美食节、汉服节等主题活动,陆续打造了蔡襄家风家训馆、研学教育基地、玫瑰花谷、民宿餐饮等多元主题业态,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六届全国文明村、国家级4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