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育“白玉蟹”新品系的同时,团队系统研究了“白玉蟹”的形态学、遗传多样性、养殖性能、性腺发育、可食率和营养品质以及壳色形成机制。此外,团队还开发了配套养殖技术与营养调控策略。团队与浙江一品牌合作,围绕“白玉蟹”的包装设计、文化塑造、品牌定位等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提升“白玉蟹”的外表颜值以及食客第一印象。
7月8日,作为国内首个培育白色大闸蟹“白玉蟹”新品系的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吴旭干教授来到该校产学研基地检查“白玉蟹”螃蟹蜕壳情况。
“河蟹种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选育‘白玉蟹’新品系,我们要建立奇数年和偶数年繁育体系。”吴旭干解释,河蟹能活两年左右,奇数年出生的河蟹要到偶数年才能性成熟,偶数年出生的螃蟹要到奇数年才能性成熟,因此,需要分别建立奇数年和偶数年选育体系。
斗牛游戏“忙归忙,勿忘六月黄”,正是享用六月黄的季节,今年的六月黄品类中,有一批白色大闸蟹上市,煮熟前后都是白色,蟹黄肉眼可见,堪称螃蟹界的“显眼包”。
“同时,我们还发现,‘白玉蟹’大规格蟹的比例高,在9月到11月,它的生长速度快。待到今年‘秋风起’,‘白玉蟹’就会大量上市。”团队成员介绍,在团队成员的推广下,除了上海,“白玉蟹”已经试养到新疆、宁夏、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份多个城市近1000亩。以色泽为卖点,面向中高端市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追求,“白玉蟹”有望成为河蟹产业新的助推力。
吴旭干指出,“白玉蟹”通体洁白最主要的原因是蟹壳中缺乏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而在蟹黄中的虾青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含量和正常绿壳蟹没有显著差别。此外,“白玉蟹”和普通螃蟹在可食率、可食组织的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上都很接近。“吃六月黄讲究‘吃公不吃母’,壳软、肉嫩、味鲜,‘白玉蟹’蟹黄清晰可见,丰腴软滑。”
“大闸蟹其实也是有不同颜色的,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墨绿色是最为常见的,此外自然界还有蓝色、紫色、白色等,其中蓝色、紫色都是不可遗传的。”吴旭干介绍,白壳蟹在自然界是天然存在的,但是数量极其稀少。控制螃蟹外壳呈白色的基因是隐性的,携带这种隐性基因的螃蟹数量不多,导致生出白壳蟹宝宝的概率极低。再加上白壳蟹在水中清晰可见,容易自相残杀或被天敌发现,所以更为少见。
在选育过程中,团队坚持优中选优,保证遗传稳定。“首先要培育‘白玉蟹’大眼幼体,获得优质蟹种,并从数万只蟹种中进一步挑选,完成进行成蟹养殖,再从中选取规格大且壳色纯白的成蟹来做下一代亲本,留种率只有5%左右,非常严格。年复一年,经过几代纯化,才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白玉蟹’新品系。”团队成员张冬冬博士后说。
“在研究‘白玉蟹’新品系前,我们也只是偶尔听到养了几十年大闸蟹的蟹农说,曾经见到几次白壳大闸蟹。”2016年春天,吴旭干团队在江苏兴化和上海崇明首次发现白壳蟹,于是便挑选出来进行养殖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