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在地文化,博山推出了特色研学游,现已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基地12处。据“文旅博山”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博山研学课程涵盖陶琉、自然、乡村、美食、红色文化等板块。孩子们将有机会走进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红叶柿岩、西冶工坊等地,近距离感知当地的风景地貌、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
工业,曾是博山最重要的标签。老旧厂房是工业发展轨迹的展现者,是城市历史发展遗留最直观的产物。自北宋时期起,博山当地居民便以制作陶瓷为生计,并巧妙地将陶瓷辅料运用在建筑中,形成了独特的街巷与建筑风格。同时,博山也是淄博窑的发祥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拥有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烧窑制陶的工作。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区陶瓷琉璃行业服务中心主任吴宁宁在接受“记录中国”团队采访时说,2023年初,在“淄博烧烤”爆火之前,博山就召开了文旅大会,“这是博山区政府首次就文旅专门召开的全区大会,我们希望这是一个鼓劲的会,一个推介的会”。
整个陶瓷琉璃大观园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23年春季以来,“淄博烧烤”带来的流量让各地游客“进淄赶烤”的同时,也发现了位于博山的琉璃大观园。
李娜娜说,为了应对高峰期的人流,园区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考虑到狭窄的通道可能会在高峰期造成拥堵,物业安排了志愿者进行疏导。园区还向游客供应免费的热水和爱心雨伞。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薛岚在接受“记录中国”团队采访时说,如果说重庆、长沙、西安等十年前就在互联网引发“流量”的城市是第一代“网红”城市,那么淄博、天水等非传统旅游城市,可以被列为第二代“网红”城市。第一代“网红”城市本身拥有强大的旅游资源,网络效应只是使它们更迅速地成为网络热门旅游目的地;而第二代“网红城市”的崛起,与当前的旅游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变迁有关,旅游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情绪价值对这些城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去年5月开始,我这一整张桌子都卖琉璃。”在另一家店铺门口,张女士一边串着手链,一边迎客。在淄博从事陶瓷琉璃批发十几年的她回忆说,以前自家也卖琉璃,但是没有现在这么大的规模。营业时,大家基本都坐在店里,有人来拿货时再出来迎接。“现在来的客人多了,我基本上一直坐在外面。”
薛岚说,“文旅要能带动当地产业持续发展,才能让‘网红’效应持续下去。”如何利用工业基底和历史文化,抓住文旅发展优势,形成品牌相互推广、“流量”相互接收、市场融合互补的区域旅游合作新生态,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让游客来到这里、玩在这里、住在这里,或将成为未来一个阶段博山乃至淄博文旅面临的一大课题。
薛岚认为,这种热度的持续时间较短,网络效应在峰值过后可能呈现出相对衰落的趋势。去年以来,部分投资者投机“入局”文旅产业,他们需要警惕流量减少、产业降温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她表示,去年为“接住流量”做了很多应急工作,今年以来,为了实现“长红”,博山区做了更多景区提升等基础性工作。同时,博山正在通过产业园区的形式重塑传统的产业链。
118jk手机最快现场开奖这座盘踞在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的陶瓷琉璃大宗批发市场,三十年前就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走进其中,陶琉店铺林立,餐饮小吃、住宿配套齐全——博山陶瓷琉璃工业鼎盛时期的辉煌可见一斑。
“记录中国”团队走进一处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窑,这里被改造成为一个现代酒吧,传统遗产与当代艺术在这里交融。“将古窑改造成酒吧,是为了以强烈对比的方式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而非机械地模仿传统样式。”在张毅文看来,古窑内部加入现代威士忌酒吧的设计元素,营造出烟熏火燎的历史氛围与威士忌调调相得益彰的感觉,能使游客既感受历史遗迹的魅力,又体验到跨时空的文化碰撞。
随着时代变迁,陶琉产业从手工制作转向机械化生产,许多手工作坊和传统的柴烧古窑因此被淘汰或废弃。当地居民逐渐搬离,留下一片片空置的老房子。
“我们还从去年开始搭建大棚,鼓励商家在外面摆摊。”李娜娜观察到,游客们往往更喜欢这样的小集市氛围,愿意在各式各样的小摊位间逗留。
在西冶工坊,有员工的网络直播账号粉丝量超过百万。有位粉丝看过直播后,特意到现场选购了一万多元的琉璃产品。大观园的商家们也开始利用直播平台推广自己,陶瓷餐具、茶具等能够吸引家庭用户的产品销量持续走高。
游客对纪念品和伴手礼的需求也相应增长。西冶工坊的旅游纪念品销售量相比烧烤热潮来临前增长了五至十倍,营业额显著提升。而且这种火爆不仅局限于国内。一些海外游客也来到这里选购非遗产品,中高端纪念品的销量也有所增长。
2018年,淄博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启动对古镇的整体规划和开发工作。张毅文是福建人,他所在的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承接了这一项目,对古镇进行整体打造,对古窑址、老厂房进行保护性开发。
事实上,颜神古镇所在的博山区离飞机场、高铁站都要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交通区位并无优势。起初,张毅文也没有想好如何吸引客流量。2022年底,颜神古镇开始试营业,到2023年春天“淄博烧烤”走红以后,张店区“溢出来的流量”突然涌来。五一高峰时,古镇里已有的三家酒店民宿全部住满。在老厂房看艺术展,穿越隧道窑感受工业文明,欣赏戏曲、民俗表演……颜神古镇成为游客打卡的新地标,也成为博山“工业+旅游”融合蝶变的一处缩影。
负责大观园运营管理的博泽物业经理李娜娜介绍,这里原是陶瓷琉璃大宗批发交易市场,这个规模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去年,随着更多游客的到来,大观园在运营上做了优化调整,“咱们这里的店面古老归古老,但都做出了创新”。
2023年春季以来,“淄博烧烤”带来的流量仍在持续。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淄博八大局市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量游客排队等待,时常出现限流情况。在周末和节假日,作为“网红”打卡点的海岱楼钟书阁,外围平台常常挤满了人,室外的文创市集更是吸引大量游客驻足。
山东淄博是全国唯一涵盖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老工业基地三种类型的城市,当流量降临在这个北方工业城市时,“网红效应”能否给当地产业转型带来新机遇?淄博,能否浴“火”重生?
然而,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张店区的酒店客房预订紧张。无法订到房间的游客,开始将目光转移至周边区域,一些新的旅游“打卡”点被游客列入旅行计划。
淄博有丰富的工业遗存,涉及陶琉、酿酒、丝绸等类别。淄博市印发的《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工业遗产+”多元化开发,推动工业遗产文化功能与周边城区功能的连片综合利用;实施高端陶琉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推动陶瓷琉璃从工业产业向文化产业转型,以更好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们是两条腿走路,工业一点也没有放松,因为这毕竟是‘吃饭’的根本。”吴宁宁说,淄博也抓住“流量”带来的机遇,推出陶瓷、琉璃和丝绸“文化三件套”,希望通过博山的文化底蕴,吸引游客长久驻足,使文旅得以持续发展。
“淄博烧烤”火了之后,淄博市政府成立了提振消费专班,各区也成立专班应对这股流量,各个政府部门团结起来各出各的力。吴宁宁回忆,“流量”带来的首先是住宿的问题,当时游客越来越多,在张店区住不下,就在周边城区找住宿。不久后,淄博就开通了从八大局到博山的公交专线。
为迎接新涌入的游客,许多原先以批发为主的老店铺纷纷“上新”零售产品。“记录中国”团队发现,大观园内几乎每家店都有琉璃手串、摆件售卖。“卖得最好的是小件的手串。”大观园一家店铺的店主范女士说,来这里消费的年轻人较多,店铺和供货商为此开始针对年轻群体研发更多商品品类。去年国庆之后,范女士的店铺还推出了文创相框。
但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传统工业的衰落,陶瓷琉璃大观园也随之没落。不少店铺老板在接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记录中国”团队(以下简称“记录中国”团队)采访时表示,没想到去年“淄博烧烤”火了以后,陶瓷琉璃大观园也二次“翻红”。
同样位于博山区的琉璃制造企业西冶工坊,也收获了空前的热度。“烧烤热潮兴起后,访客数量比原来没有热度的时候翻了五倍多。”今年春节,西冶工坊副总经理刘建华在青岛过年,一天之内接了十几个电话,都表示希望来厂里参观琉璃制作技艺。他能明显感受到这种热度一直持续到现在,尤其是在周末和暑假期间,原本每天仅有几十、上百人的小规模观摩散客,如今可达上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