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主席祝学军认为,开放式养老首先是观念的开放和思路的打开,他表示,入住者需求不同,让老年人既要老有所乐,也要老有所为,让他们有尊严有作为地安度晚年,要为他们提供平台。开放还包括对环境的更新改造,特殊人群都要考虑,可以部门联合,不造成资源浪费。
她认为,“打开院墙”不仅是物理上,重要的是养老服务边界打通,机构和内设医疗资源作为家门口社区养老的补充,有助于养老机构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服务水准。
院墙如何打开?陈星言提出要“走进去,走出来”,她认为机构监控要加强,安全要保障,同时预防老人走失,还要考虑从业人员有没有能力在原来场景基础上预估风险、做出判断,“机构参差不齐,跨学科应对能力不足,要在运营好的基础上再打开院墙”。
曾任区民政局局长的区政协副主席蔡怿晖提出,2018年开始区民政局把养老院“打开院墙”作为重点工作在推,让院里老人跟社会有接触,最早在莲花老年公寓试点,其中包括二楼食堂对社区老年人开放,“半年后社区老人开始排队去,他们对养老院的恐惧打破了,感觉设施专业、服务专业、饭菜好吃”。
他还提出,传统公办机构管理者队伍要强化培训学习,建立护理员队伍培训及奖励机制,包括待遇、表彰、评选等及形象上服装的统一。
作为养老院院长,她也面临着机构入住率下降的压力:家庭更多的是想依托政府,市场化对接很难,比如助医,对家属来说最好一次50元,但机构要投入成本,300—500元家属觉得高了,机构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增加了风险。
“‘9073’养老模式中居家及社区养老超90%,但专业性规范性不足”,区政协委员陈星言认为机构掌握了专业养老服务资源,可第一时间满足家门口15分钟养老生活圈,“比如餐饮,机构在吞咽障碍等方面有更专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通过机构参与提升社区老年人生活品质”。
“开放内容标准包括食品管理安全等,建议民政部门牵头形成新的配套文件”,蔡怿晖提出,现有养老院、日托班等,活力老人不去的可改成专业认知症照护区或根据实际撤掉,减少人力成本;另外打破边界,养老院和长照都可收日托,将养老院的短托功能开放出来。
“机构本身就有24小时值守的功能,养老机构可以解决最后1公里的监管照护,我们派驻工作人员到现场紧急处置”,区政协委员杨蔚表示,她所在的机构在进行资源整合,承担二级管理的职能,建设后已有共享平台,失独老人、独居老人等都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呼叫。
“护工没有被职业化”,陈星言提出,能否像“滴滴”司机、“饿了么”快递员一样把所有护工的诚信系统建立起来,为护理员上线打分,市民根据需求按星级选择。
区政协委员李侠建议,社区服务团队跟养老院结合,在养老院建立外部服务团队,专人负责,加强调研,提供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让老年人在家也享受机构的专业服务。
日前举行的区政协七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听取了闵行推进“打开院墙”开放式养老情况的通报并进行协商,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区政协委员围绕养老机构院墙为什么打开、怎么打开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据悉,目前全区养老床位17000多张,老年户籍人口虽持续增长但较缓慢,入住率上升缓慢,服务质量可能会受影响,而社区老人提前了解机构,对养老院管理能力的提升给予锻炼机会。蔡怿晖提出,社区老人跟养老院提前融合,全区规模以上有条件的机构都可以打开。
“打开院墙”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居家养老最后100米,老人遇紧急情况,是保姆还是物业还是养老院响应?陈星言建议建立不少于二级的机制,物业保安第一时间响应,后台支撑由家门口的养老院或社区医生二级响应,“对物业来说,增加的压力可通过承接适老化改造缓解”。
麻将糊了爆分视频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持续加深的趋势,至2023年底上海闵行户籍老年人口42.8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4%。如何让社区老年人享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照护、让机构的专业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蔡怿晖认为,居家养老可以优化提升家庭护理员和社区护理员的服务和效率,是区域化服务方式经济有效的方式,现在市场分割,墙内墙外两支队伍,建议先做调研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