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区机器人小镇是浙江首个以“机器人”命名的特色小镇。去年工信部等17个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方案后,萧山机器人小镇布局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新赛道,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结构零部件、驱动部件、机电系统和控制系统。位于萧山的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日前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未来将通过硬件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推动机器人行业完成由“机”向“智”的转变, 应用于智能制造、医疗护理、物流运输和家庭服务等领域。
作为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此前由上海与工信部联合成立的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在浦东揭牌,目前正在建设一个能够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11月将完成一期建设。
同时,龙游拟对海内外知名高校、省级及人形机器人科研院所新落地的分校、分院、分所,给予建设经费、科研设备购置费用、运行经费等补助;鼓励人形机器人企业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研发项目转化落地且对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7月上旬,上海市市长龚正也调研了一家人形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他表示,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硬支撑”,期待本土科创企业开展原创性研究,打造开放式创新系统,加快产品商业落地,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上海将把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在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等领域深化布局、加快突破。”在8月20日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扩大)上,龚正表示。
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是上海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先导区,目前正聚焦从研发创新至产业化落地的关键环节,从公共平台支撑、产业政策扶持、投资基金配套、应用场景供给等领域全面发力,打造以人形机器人引领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投资基金配套方面,浦东将筹备设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子基金,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高价值端,投资孵化一批优质潜力企业。
去年5月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特别提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同年10月公布的《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将建设包括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内的三个公共服务平台。同月印发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到,面向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建成若干前沿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等。
此前,杭州已在谋划出台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4月发布的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杭州将对智能机器人“大脑”“小脑”建设、核心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关键技术攻关等方向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到2026年,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工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实现整机新产品50项,其中达到产业化水平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不少于3项。
今年3月,在2024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发布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机遇,提出计划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为导向,三年内实现1000台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示范。7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要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建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与之相呼应的,是国家持续释放支持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鲜明信号。去年1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时,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驻足观看了一款由上海企业自主研发、拥有高度仿生躯干构型和拟人化运动控制的人形机器人。今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参观调研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时,也曾与人形机器人进行互动。
拥有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视觉、检验检测等产业基础,以及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的合肥包河区,年初成立人形机器人专班,专题研究谋划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并计划在包河经开区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园,聚焦医疗、协作、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招引相关企业。同时,针对人形机器人重大项目提供“一事一议”专项政策。
最新入局的衢州龙游县则在其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三年内争取各级科技攻关项目10项以上,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力争3000万元以上。规划建设人形机器人制造产业园,引导相关企业向产业园集聚;对符合拿地标准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先保障用地需求。
目标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的苏州吴中区,去年实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近四成,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内资品牌七分之一;全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已集聚相关企业1000余家,产业规模达1369.3亿元。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5月末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芜湖市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中心,引导人形机器人创新要素向芜湖鸠江区等机器人优势集聚区聚集。同时,发挥芜湖视谷等创新高地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开展人形机器人软件创新。
5月,吴中区专门召开人形机器人联盟专项研讨会,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该区相继出台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区“机器人+人工智能”精准引才工作方案,持续加大对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今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的商用元年。工信部去年11月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今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又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人形机器人被列入“创新标志性产品”赛道,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
此外,聚焦人形机器人企业用人需求,征求意见稿提出,每年由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招聘5名以上博士以上学历或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通过“院聘企用”形式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常年保持10名以上研究生在企业开展项目研发,聘请企业高管担任产业导师加强研究生培养。
今年4月,无锡发布未来产业实施意见,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外,首批选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6个新赛道,构建“5+X”的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同月,无锡又携手上海、香港两地,成立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主攻控制人形机器人灵巧运动的“小脑”。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也是衡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形机器人则是“明珠中的明珠”——在AI浪潮驱动之下,正在加速“起飞”的人形机器人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
在江苏,无锡有望成为当地人形机器人产业重镇。去年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该企业早在2020年就落户无锡,主攻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应用的探索。
欧宝电竞app入口最新一例是浙江西部小城衢州龙游。近日,龙游县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培育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至9月底。根据征求意见稿,龙游希望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及项目招引力度、加速项目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孵化培育、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等,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培育。
8月27日,“浙江经济第一区”杭州余杭区举行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核心议题就是人形机器人——揭牌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发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揭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筹)等。
近日出台的《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也明确支持杭州搭建“公版”通用整机平台,满足不同场景下个性化功能的二次开发,重点发展通用人形机器人;面向健康养老、商业服务和特定场景应用需求,发展服务人形机器人和特种人形机器人。
上海是国内最早研发机器人的主要城市之一,其机器人产业在国内城市的实力排名居首位。统计显示,2023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值为249.02亿元,产量约6.6万台,位居全国前列。除了拥有领先的机器人密度,企业层面,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和库卡)均在上海有所布局。
制造业大市宁波拥有机器人全产业链规上企业50余家,去年实现规上产值近80亿元,基本形成涵盖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应用及科研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且是国内少有的全面布局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三大件”的城市。
据介绍,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由余杭区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建,计划5年内建立一支由两院院士领军,总体规模200人以上的高水平机器人专业化研发队伍;以人形机器人为牵引开展技术攻关,争创国家级平台;研制不少于30款先进机器人产品,引育落地含领军企业在内的机器人企业不少于50家。
6月下旬,浙江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专题调研人形机器人企业(平台),强调要抢抓风口、抢占先机,加快培育人形机器人产业,壮大市场主体,深化产研合作,优化产业生态,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长三角是国内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市场应用比例最高的区域,机器人产能占全国50%以上。同时,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出口工业机器人20.5亿元,同比增长26.6%,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8%。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为长三角进军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沃土。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目前,长三角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活力竞发、热闹非凡,省(市)级层面接连成立创新中心、出台行动方案,杭州、宁波、南京、无锡、苏州、合肥、芜湖等“潜力城市”争相竞逐,不少区县市也提前谋划和布局,将人形机器人作为发展未来产业的主攻方向。企业层面,各地已涌现出一批颇具实力的“种子选手”。
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首座人形机器人工厂日前也已完成产线建设和人员招募,将于10月正式投产。据悉,该工厂一期项目达产后预计月产量将突破百台。
“机器人是上海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6月下旬,在调研上海一家依托康复领域产业化优势、拓展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的公司时,市委书记陈吉宁表示,希望企业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机遇,更好发挥细分领域领先优势、创新优势、集成优势,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开放合作创新生态,加快推出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和应用场景。
今年3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地宁波,重点开展人形机器人智能感控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目前,创新中心与产业链上游进行需求对接的百余家企业中,位于宁波的超过50家。
作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载体,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未来预计有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的当下,不仅上海,长三角多个城市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动作频密。
8月中旬,芜湖市委书记宁波在接受《安徽日报》专访时表示,该市将在氢能储能、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推动未来产业先导示范,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