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我不仅要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同时也要面对作为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多重角色,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而与此同时,个人生活中,我还经历了为人母的角色转变,这让我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逐渐发现,和学生的交流需要更加个性化和灵活化。现在的学生虽然拥有大量信息渠道,想法也更多,但普遍存在社恐,不愿意主动表达。他们并不喜欢被老师灌输应该如何做,反而更需要和希望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想法。因此,我尽量改变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比我2012年上大学时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早早就开始为未来做打算。那时候,我们大一大二的日子更多是沉浸在新鲜事物的丰富中,恋爱、旅行、各种新尝试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到了大三,才开始认真思考未来,诸如是否考研、就业等问题。学生们从大一开始就要为保研、考研、综合测评加分等各项事情做规划和努力。看到有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每天自习到深夜,我有些感慨:虽然好好学习并不是坏事,但大学毕竟和高中不同,更多的是需要培养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我希望学生们能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然而,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许多学生不敢放松,担心稍有松懈就会被落下。以前,我们认为只要不挂科就算成功,但现在,很多学生很可能因为一次期末考试没考好就心态崩溃。
回顾这三年的教学和科研经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和引导者。这份工作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尤其是在高校青年老师面对科研考核压力的同时,仍然要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责任感。
回想起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经历,我并非一开始就对这一职业充满憧憬,甚至可以说是带着一丝犹豫的心态走上了讲台。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我获得了一个硕博连读的机会,当时对知识产权法的研究颇感兴趣,于是决定继续读博。博士毕业那年,我面临工作的选择,高校给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机会,我便选择留在学校。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最好的回馈学生的方式就是上好每一堂课。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努力营造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氛围。虽然电子学习资源丰富,但课堂教学的独特优势在于面对面的互动和及时反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有了显著提升。而作为硕士生导师,我也会尽力帮助研究生合理规划学习和研究时间,尤其是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避免他们走太多弯路,更多地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道路上,能够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情与初心。我深知,教师的责任重大,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们在大学四年中不仅学有所成,更能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所收获。与此同时,我也希望在科研上取得更多的突破,能够继续探索知识产权法领域的前沿问题,通过研究和教学,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和启发。
作为班主任,我在新生开学时对我班上的学生们说,我希望大家能够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储备,又懂得生活的人。然而,三年过去了,班里的学生个个都很优秀,但我能明显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焦虑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引导他们,让他们在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时不至于被压垮。我也在不断反思,在这样一个内卷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教师的身份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帮助他们更早地发掘个人兴趣和专长,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同时学会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接受挫折并从中成长。
推荐几个足彩外围app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讲台,他们把爱心留给了学生。他们初为人师,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们热爱着这份职业,正努力着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时值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特别策划——初为人师,向这些坚定选择了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致敬。
大三下学期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许多学生在准备法考、考研、保研以及应对就业压力时都会感到焦虑。平时的大规模班会虽然可以传达一些信息,但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这种场合下很难敞开心扉。于是我特意安排了时间,以宿舍为单位,分批次与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交流。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形式让我能够更好地倾听他们的困惑,帮助他们认识到,当前的压力和焦虑都是非常正常的,不必恐惧或逃避。同时,我也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们提供信心,帮助他们做好时间规划。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效果非常不错。
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或许与我的家庭背景也有一定的关系。我的母亲和外婆都是小学老师,我的父亲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教师。家庭的潜移默化让我对这个职业比较熟悉,也对教育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然而,坦白来说,我最初对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特别的憧憬。教师的职责重大,这种责任感让我从一开始就对这个职业充满敬畏,这也时常让我感到压力。尤其是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些和我年纪相差不多的学生时,我总是质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备课,尽量倾听和理解学生,逐步实现师生间的双向成长。
我于202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担任知识产权法助理教授。与此同时,我还兼职担任本科班主任,并在工作初期担任了半年的辅导员。作为一名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我从学生的身份转换到教师的角色,这一路走来,既有挑战,也有收获,更有许多对自己、对学生、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在这三年多担任教师的时间里,我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如何在引导学生珍惜大学四年这段宝贵春光的同时,又不让他们过于焦虑,能够真正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现如今,技术变化日新月异,人工智能、自媒体的快速崛起打破了信息差距,对每个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面对就业形势与压力,学生们难免感到焦虑。
作为一名高校专业教师,除了教学,我还面临着科研考核的压力。我的专业知识产权法是在法学这样一个相对小众的学科领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非易事。我深感这是一份需要良心的工作,尤其是在科研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在科研考核的重压下,仍然保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同时关心学生的成长,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艰难的考验。而真正促使我坚持的,恰恰是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关爱。我身边的许多年轻教师,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在科研方面,我始终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特别是在研究生的课程中,我会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入课堂,启发学生们参与并展开讨论。虽然科研考核的压力的确不小,但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我也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科研思路,激发出更多新的研究灵感。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急躁,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件小事。我相信,只要秉持初心,尽力做到问心无愧,就能逐渐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