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事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王芳表示,如果从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等角度考量“南海Ⅰ号”与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可以看出中西文明互鉴已深深地影响了彼此的经济发展、导航技术、造船技术和生活方式等。
魏峻指出,该考古项目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其与“南海Ⅰ号”考古项目整体打捞、异地保护、迁移式保护理念是一样的,是迁移式保护的新案例和新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李庆新认为,“南海Ⅰ号”是海洋文化遗产、海洋丝绸之路遗产中的一个里程碑,为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留下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对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完)
2022年11月21日零时40分,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几天之后,这艘沉睡150多年的古船被整体迁移至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安家”。
“南海Ⅰ号”遗址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储存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距今有800多年历史。2007年,“南海Ⅰ号”入驻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上的“水晶宫”,中国水下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崔勇从事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30多年,他认为,“南海Ⅰ号”就像一个文化上的“鲸落”,古人用一种悲壮的方式把各种信息、各种文化打包,放在海底,供当代人考古发现与探索。它支撑了水下考古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并影响了航海学、导航学、海洋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
魏峻表示,“南海Ⅰ号”沉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为研究中国造船史、航海史、海洋技术史提供了全新资料。此外,“南海Ⅰ号”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迁移式保护案例,为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uwt nivobob slsnb3000重锤料位计中新网广州4月28日电 (孙秋霞 刘帅 黄智)在楠枫书院近日举办的“岭南文化新讲第24讲”上,复旦大学二级研究员魏峻分享了“南海Ⅰ号”从发现到打捞考古全过程,“南海Ⅰ号”考古项目领队之一崔勇等就相关话题展开对谈。魏峻认为,“南海Ⅰ号”这种迁移式保护,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网友评论更多
59呼伦贝尔s
全力以赴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2024-11-26 08:38:11 推荐
187****4517 回复 184****5052: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来自巴彦淖尔
187****8317 回复 184****9508:奋力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乌兰察布
157****1780: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霍林郭勒
29满洲里576
最高法:尊重人民群众朴素公平正义观🐽🐾
2024-11-26 10:58:59 推荐
永久VIP: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来自牙克石
158****9443: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财税金融优先发力稳就业👀来自扎兰屯
158****5616 回复 666👁:“粮”辰美景丰收忙👄来自额尔古纳
33根河tp
给独立游戏制作人的进阶建议👅👑
2024-11-28 03:09:07 不推荐
丰镇em:黑神话悟空:斗罢艰险,能否出发?👒
186****9974 回复 159****3161:方励为拍摄《里斯本丸沉没》「砸锅卖铁」是否值得?这部电影会产生多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