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现有藏品1万多件套,在短短两年内便集中完成了陈列策划、展品征集、展览组织等工作,将万件展品分馆有序陈列。郑晶回忆起博物馆筹备之初的历程,展品中有近年来全国、特别是江苏地区的重要考古新发现,有大运河流域兄弟博物馆提供的数字资源的复制,也有征集来的运河沿线与人民生活联系密切的展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大运河这一巨型的线性文化遗产。
在展览设计上,这座博物馆里,不仅有纵贯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系列展览,有文化遗产保护的展览平台,在“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专题展厅内,威尼斯的狂欢节面具、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楼景观、泰国的吉祥雕花、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回旋镖……国际运河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与文化元素也被“搬”进了这座博物馆内。
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显威介绍,目前,长春市气象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35分钟以上,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8%。同时,当地积极推进奥迪PPE零碳园区、启明信息近零碳产业园、中鼎新能源近零碳工厂等16个低碳排放示范区建设。“十三五”以来,长春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达15.73%。
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延边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冷冰原表示,该州以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为核心,合理利用开发的森林生态资源,推进保护河流水系、生物迁徙通道等生态廊道建设,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贝博体彩app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新京报记者获悉,自4月初“捍卫·2024春夏平安行动”开展以来,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不断加大巡查巡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连续破获多起非法狩猎案件。5月22日,非法狩猎的嫌疑人褚某被民警抓获。经调查,褚某自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间,多次使用拍笼、粘网等禁猎工具非法猎捕野生鸟类。民警在其暂住地共查获大量禁猎工具,以及45只野生鸟类,目前褚某因涉嫌非法狩猎罪被房山分局刑事拘留。 警方在嫌疑人家里起获45只野生鸟类。图源:房山警方5月30日,非法狩猎嫌疑人王某被民警抓获。民警在现场查获一个拍笼以及沼泽山雀等野生鸟类。经查,王某在2022年至2024年多次使用拍笼猎捕野生鸟类,现王某因涉嫌非法狩猎罪被房山分局刑事拘留,涉及的野生鸟类已被救助。6月10日,非法狩猎嫌疑人刘某被民警抓获,民警在其家中起获通过拍笼猎捕野生鸟类8只、禁用工具拍笼3个。目前刘谋因涉嫌非法狩猎罪已被房山分局刑事拘留。此外,在打击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的同时,6月12日上午,房山警方在长沟镇一小区救助一只野生雄性中华斑羚。斑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民警将其带离后,送往野外林地放生。野生雄性中华斑羚被送往野外林地放生。图源:房山警方6月16日晚9点,房山警方与消防部门在京周路紫元桥成功救治一只狍子。因狍子误入车道被撞伤,民警和消防官兵合力将受伤的狍子拉上警车送往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进行治疗。警方提示,猎捕、猎杀、出售、购买、食用野生动物均属违法行为。市民发现野生动物时不要自行处理或者非法售卖,请积极与农林相关部门联系或者拨打110报警,让它们得到科学有效的救助和保护,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来,共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环境。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何以如此出圈?“从展品的珍贵性上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品也许并没有那么特别,但我们找准了一个阐释的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当前中国博物馆业发展进入百花齐放阶段,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展陈理念和方式,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结合新兴技术手段、主打沉浸式体验;聚焦年轻受众群体的参观需求,为青少年打造了运河主题的“密室逃脱”,不同于商业密室逃脱寻求的刺激等特点,它更注重教育功能,比如游戏中要求参与者正确掌握运河里帆船的操作方式,才能通过。“博物馆是一个给公众提供终身教育的场所,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在博物馆中获得相应的教育认知反馈,我们希望能用新的阐释方法,不断加强与观众的联系,为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带来与之需求相匹配的参观体验。”
十年前,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伴随着古运河新生,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建”,郑晶说,“申遗成功十年来,三湾地区面貌的不断改变,其背后是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所带来的变化。”在扬州正南,古运河左转右绕,形成“三湾”水文景观,“三湾抵一坝”既确保了航运的通畅,又提高了运河上游的水位。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定址三湾,这里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关键节点。
“我们希望大运河博物馆能成为世界运河文化阐释和交流互鉴的平台,让走进博物馆的人能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保护,也能在关照世界运河的展览中形成交流互鉴。让大运河博物馆的影响力持续放大,更好地实践运河的传播和阐释工作。”郑晶说。中新网长春6月20日电(高龙安)记者20日从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该省正通过开展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评估提升行动、自然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提升行动、气候敏感产业适应能力提升行动等“十大行动”,加快形成应对气候变化治理新体系。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齐斌介绍,1960年以来,该省气候呈现变暖趋势,平均气温升高速率达0.3℃/10年。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张齐斌介绍,2023年,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会同22个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吉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包括推进气候适应型机场、铁路、公路建设,提升交通系统气候变化韧性;增强电力系统、油气输送通道等能源设施气候适应能力;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讯网络应急能力等。
冷冰原介绍,延边州应用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的精细服务能力,针对全州灾害性天气的实际特点,制定了强降水、雷电、干旱、大风、雾霾、冰冻灾害、城市内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并加快了州、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