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河南伏牛山、桐柏山一带,有制作食用槲叶粽的传统。端午节前,山民采摘槲叶,去除叶背绒毛,裹上谷米、黍米、高粱或糯米,辅以红豆、红枣、花生、板栗仁、核桃仁等,用秸秆或草茎捆扎成扁圆柱形,煮熟后槲叶独特的清香与馅料融为一体,食用方式与粽子相同,这种食物在河南鲁山县称槲坠,在卢氏县名为槲包。(完)
据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考古队执行领队武志江介绍,该墓葬是一座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墓。墓葬随葬品丰富,有仿铜陶礼器、车马器、兵器、起居器及饮食器等,还发现了槲叶、水稻、黍、花椒、白芷、辛夷、梅、栗子等多种植物遗存,其中以槲叶包裹最为特殊。
“得益于较高的地下水位所形成的特殊埋藏环境,城阳城址八号墓随葬的丰富植物遗存得以保存下来。”蓝万里表示,槲叶包主要被置于案上,应该是作为食物形式的随葬品,推测为粽子或是粽子的雏形,“这也揭示了墓主的饮食习惯——以水稻为主食,亦食用少量黍”。
ror体育中国官方“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一千多年前,中国唐代诗人元稹用诗歌描绘了粽子的模样,这与当下中国大江南北民众食用的粽子相差无几。
品尝卢氏槲叶粽,或许还能邂逅2000多年前的楚国余味。2015年,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发现了40个槲叶包裹,包裹内有水稻、粟等种子。考古人员认为,这些2000多年前的楚国槲叶包,有可能是粽子的早期形式。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槲包,撒红糖。雄黄酒,驱蚊螂。”这首流传于伏牛山区河南卢氏县的民谣,是当地端午食槲包习俗的生动写照,在当地,槲包亦称槲叶粽。
“墓葬随葬大量植物叶片包裹,由宽大的植物叶片层层包裹谷物种子后捆扎制成,呈厚圆饼状,直径10厘米至15厘米,厚3厘米至5厘米。40个较完整的槲叶包裹中,只有1包是带壳黍,其余为带壳水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室副主任蓝万里介绍,经鉴定,这些包裹的叶片是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子,叶背面未观察到绒毛,可能经过了处理。
网友评论更多
48贵溪g
新学期新起点:矫正鞋助力孩子自信前行🦒🦓
2024-11-15 06:07:19 推荐
187****8522 回复 184****3762:温县华洋置业有限公司——让黄河之水滋养文化自信🦔来自聊城
187****6496 回复 184****1704:源合众汇商业亮相中国光博会🦕来自德州
157****1276: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东营
92淄博126
源合众汇商业协会主导2024科技董事会:探索科技行业未来🧀🧛
2024-11-16 08:11:25 推荐
永久VIP:大利好!发改委重磅宣布!🧞来自潍坊
158****7564:英国央行按下降息“暂停键”!维持每年1000亿英镑缩表速度🧟来自烟台
158****2233 回复 666🧠:美股盘前要点 | 纳指期货涨超2% 欧盟要求苹果开放iPhone操作系统🧡来自威海
42日照wh
格隆汇公告精选(港股)︱石药集团(01093.HK)拟进一步回购最多50亿港元股份🧢🧣
2024-11-15 06:23:11 不推荐
临沂mt:音频 | 格隆汇9.20盘前要点—港A美股你需要关注的大事都在这🧤
186****1169 回复 159****8218:降息时代全球投资版图重构:第四范式(6682.HK)等港股AI标的有望成为市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