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万安在《追忆黄永松老师》的文章中写道,黄老师是一位出版人、一位摄影家、一位文化教育传承者,更是民俗文化的守护者,他用一生无私的奉献与身体力行的实践,传达对文化传承的牵挂与关怀,并将智慧的视角,镶嵌在文字与影像,永远提醒我们,在变动的时代中,乡土、文化、根,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依托。(完)
abg欧博官网登录入口“《汉声》面临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潮流以及快速而激烈的变动,变与不变?如何变?有没有能力变?仍是很大的考验。”近日,在台北举行的“黄永松先生纪念茶会”上,英文汉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温碧光如是说。
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李鸿源说,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热门议题,很多人担心人类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经过茶会上文化界人士的发言以及他们从黄永松身上得到的启示,他相信,人性与文化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而这也是《汉声》未来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做好传承与发扬文化的工作。
黄永松是台湾知名出版人,1971年,他与朋友创办英文版杂志《ECHO》(中文名译作《汉声》,以“大汉天声”为意),记录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1978年,《汉声》中文版创刊,至今已出版200多期,很多内容成为业内田野调研与文化整理的样本。
台北书院山长、文化学人林谷芳说,在黄永松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嵌入”山河大地、“嵌入”民间文化而散发出来的魅力,这个魅力呈现在他的出版品里、展览里,也呈现在他与每个人的接触里。黄永松的成就是贯穿于两岸的,他所做的内容是跨文化、跨阶层的,因此能够被大家接受。做和中华文化、两岸交流相关的事,更多是在这片大地上寻找一种智慧,为当代人提供精神的滋养。
温碧光表示,2025年《汉声》杂志将在台北举行回顾展,希望让社会大众看到《汉声》做了什么事、留下什么东西、与未来的连结又是什么。
台湾传统建筑研究专家李乾朗表示,翻看《汉声》这50年来的出版品,可以发现多样化的特色、丰盛圆满的喜气感,无论介绍衣、食、住、行,皆彰显出民间传统“福、禄、寿”的美满人生境界,这些出版品带给人们平安与希望,是大功德。黄永松不只对中华文化有贡献,对人类文化也有贡献。
随着黄永松于今年3月4日辞世,《汉声》杂志未来的走向受到各界关注。正如温碧光所说,《汉声》如今正面临变与不变的考验,“需要各位前辈的引领,才有机会前进”。
网友评论更多
90商丘h
人民日报社申报第34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
2024-11-25 05:45:03 推荐
187****2834 回复 184****4693:关于参评第三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自荐(他荐)作品的公示♑来自周口
187****1525 回复 184****3506:人民日报社第18届长江韬奋奖候选人公示♒来自驻马店
157****3053: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信阳
15荥阳850
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作品专项初评公示♕♖
2024-11-23 04:46:06 推荐
永久VIP:人民网2024年申请办理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来自新郑
158****6987: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专题评议全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工作♘来自登封
158****1812 回复 666♙:人民日报社推荐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副刊初评作品公示♚来自新密
61偃师bz
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初评公示♛♜
2024-11-25 11:59:56 不推荐
孟州up:网络视听协会发布行业倡议:坚决向“唯流量论”说“不”♝
186****3766 回复 159****6191: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版面初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