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监狱曾囚禁过不少中国近现代著名人物,包括章太炎、邹容、任弼时、王孝和等。解放以来,提篮桥监狱收押、改造、教育了大批罪犯,比如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汪伪政府的政要高官汪曼云等人。
galaxy银河7月1日,在2024年上海司法行政“媒体大V基层行”纪律部队党建专场活动中,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进这座曾经的“远东第一监狱”。目前,提篮桥监狱旧址大门外的“上海市提篮桥监狱”白色牌匾已被拆除,监狱已整体搬迁至青浦新址。
今年3月7日,虹口区规划资源局局长罗翌弘在虹口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表示,2023年,虹口区推进提篮桥片区保护性开发,针对提篮桥一平方公里片区,会同市更公司(地产集团)深化实施方案并开展功能策划,规划设计条件已获得市局批复。2024年将继续推进提篮桥片区保护性开发,会同市规划资源局组建工作专班,邀请顶级专业技术支撑团队,深度开展提篮桥监狱置换的功能业态研究;开展提篮桥片区首发区研究,打造集世界级文化中心、活力最美街道、低碳健康社区于一体的顶级国际社区。
“我们监狱比其他监狱门要多,监狱以四大门为界线,外面是行政区,里面就是监管区。”提篮桥监狱办公室一级警长施锦秀介绍,20世纪30年代,提篮桥监狱因建筑精良、规模宏大,远超印度、日本监狱,所以被称为“远东第一监狱”。那时监狱的特点是押犯量全世界最高,监舍数量也非常多。“比如,如果一名罪犯被判为有期徒刑10年,他从入监的第一天开始每天换一个监舍,直到释放那一天还有一部分监舍没有住过。”
“火、电、煤都要保障,不能有任何闪失,每天有一名监狱民警会留下来值班,每个楼面都要巡查。”施锦秀说,不仅如此,提篮桥监狱新址在管理方面,会严格按照以前的规章制度。
记者走进提篮桥监狱旧址,四道监狱大门十分威严,穿过第四道门,就来到服刑人员以前所在的监管区。旧时建筑规模宏大,基本上保持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貌。经过上海多日的梅雨“洗礼”,建筑颜色比往日更深。
记者走近搬迁前服刑人员住过的一处三人间监舍,里面有一个上下铺和一张可以伸缩的床,旁边是马桶,居住条件较为艰苦,这也作为监狱惩罚的一项功能。
施锦秀说,监区有一栋由英国人建造的英式背靠背式建筑,监舍外面有两条走廊,一条是内走廊,一条是外走廊。“与监舍近距离接触走内走廊,用于给罪犯发放食物、开收风等;外走廊则用于看守巡逻,从起点走到底,到另一面完成一个回字形的巡逻。”
在上海,“提篮桥”几乎是监狱的代名词,实际上提篮桥区域不只有监狱,还有摩西会堂、下海庙以及舟山路沿线里弄住宅等各类历史老建筑群落,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聚集而独具文化特色。提篮桥监狱的改造利用势必要考虑整个片区定位。
施锦秀说,提篮桥监狱是全上海押犯量最多的监狱,在整个搬迁过程中,上海司法局、上海监狱局、上海公安局等部门都给予了配合支持,为了防止发生突发状况,大家压力都很大,有的民警在工作结束后都瘦了十几斤。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司法局、上海监狱局了解到,目前,这座百年监狱已完成整体搬迁,旧址内的服刑人员已经全部有序搬至新址,新址选定在青浦青东农场监狱片区。提篮桥监狱大部分民警已经去往新址,但仍有几名监狱民警还留在旧址,他们依然要坚守在这里,保障监狱建筑内的各项安全。
据介绍,这里于1935年9月15号正式启用,总共有150间监舍,总面积达6560平方米。1949年之前,这里专门关押外国籍罪犯。1999年12月,提篮桥监狱十字楼内设立了“上海监狱陈列馆”,近3000平方米的展区展示了中国监狱史、上海监狱史等,目前接待团体参观。
为了更好地观察服刑人员,监狱要求他们睡觉时头朝外侧。“如果服刑人员头放在里面,民警看不清楚,头朝着外面就看得非常清楚。并且摄像头百分百全覆盖,可以保障服刑人员的安全。”施锦秀说,目前,这里的服刑人员已经搬空,监舍依然保留着旧时的床位和桌椅。
提篮桥监狱始建于1901年,是我国使用历史最悠久的监狱,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147号。这座闹市区的百年监狱,关于它的故事和传闻太多。
在提篮桥监狱旧址里,还有一幢十字形的楼。施锦秀介绍,这是上海监狱陈列馆的所在地,这幢监舍楼也是最晚落成的,楼高6层,因楼的结构呈十字交叉状而得名。该楼的每层楼面均有东西和南北两条走廊,在中间交汇成一圆形中庭,上下中庭全部打通一直到楼顶。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每层中庭之间都铺设了坚固的铁丝网,楼梯间也铺设了全封闭的铁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