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旅游”让非遗焕新出彩、生生不息。去泉州蟳埔村体验簪花,在江苏南京感悟秦淮灯彩的国潮韵味,到江西景德镇学习手工制瓷技艺……“非遗游”活动精彩纷呈,已成为很多人近几年旅游出行的首选。多地积极拓展非遗旅游新空间和新场景,以旅游之窗展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增加了大众对非遗的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让“鲜有问津”的古老技艺拥有更多烟火气。
持续擦亮金字招牌从冷门变热门,非遗“出圈”之路有迹可循。2021年8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力度,已成为诸多文化机构、非遗传承人的共识。
如何建立与公众之间的连接?如何让古老非遗重焕生机?各地文化机构积极创新、各显神通,非遗传承人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共同探索非遗更为有趣的“打开方式”。
“非遗+新媒介”让非遗传承有“新”意。非遗传承人在直播间大展身手,收获了无数喝彩、点赞;利用新媒介特效,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在短视频平台,网友热情分享着自己的非遗体验……这些充满新意的活态传承,为非遗传播普及开辟了新路径,让非遗“活化石”焕发新活力。古老的非遗正在和新的时代连接共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中迸发。
“非遗+数字化”让非遗“潮”起来。用3D扫描建模面塑作品、用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将水印版画“藏”进手机……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助力非遗跨越时空的限制,以便捷的互动方式,更加生动呈现非遗魅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公众直观地感触到非遗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运用数字化方式对非遗产品、项目加以保护,实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展现非遗的生命力。
“非遗+文创”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昆戏人物造型系列产品、多功能极简皮影书架、“徽班进京”系列文具……自故宫带起博物馆文创的热潮,非遗文创以日益多彩的形象,逐渐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诗意日常”,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正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
网友评论更多
76玉树d
中国(上海)超高清先锋行动计划合作备忘录签署🎦🎧
2024-12-07 15:23:13 推荐
187****4603 回复 184****7741:2024年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举行🎨来自茫崖
187****7717 回复 184****2632:《历史的见证——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摄影记者作品选》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来自拉萨
157****7583: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日喀则
90昌都271
人民网2024年申请办理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2024-12-09 05:14:40 推荐
永久VIP:《审计观察》杂志社入选AIIA审计应用推进组副组长单位🎮来自林芝
158****3404:第五届海外华文新媒体论坛举办🎯来自山南
158****5326 回复 666🎰:志愿服务让“金话筒”更闪亮🎱来自那曲
98银川js
加强互联互通 实现互利共赢🎲🎳
2024-12-07 16:03:00 不推荐
石嘴山en:共享发展机遇 凝聚广泛共识🎴
186****1327 回复 159****3205: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