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区南沟村党支部书记 张润生:换了新品种,咱们采取了好多措施,就是以现代化技术进行改造,像防雹网、杀虫灯还有地布,管理技术也提高了很多。
果品销售企业负责人 赵恒亮:我们通过智能化分选线,保证了送达客户手里的每一箱苹果品质的一致性。当然,每斤价格也提升了0.5元到1元钱。现在我们每天的销售量是7000到8000单左右,以这样的数量我们可以持续到年底。同时,我们也借助“一带一路”,出口多个国家。
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村民 赵永东:我们村过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产业。自从建起了苹果这项产业以后,我的收入是一年比一年高。一开始是五六万元、七八万元,最后到了十几万元。
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村民 杜民子:这是我2016年栽植的一个新的品种“九月奇迹”,皮薄、颜色鲜艳、脆甜多汁。今年亩套袋2万多,10亩地共计套20多万袋子,能产8万多斤苹果,现在以4.2元的价格全部被客商订购,预计能卖35万元左右。
台风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过去。“贝碧嘉”虽然离开了上海,但新的台风“普拉桑”已经形成,很可能继续对长三角造成影响。这提醒我们,要慎终如始,持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迎难而上的战斗姿态,守好守牢防汛防台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块阵地。南沟村,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有村民1000余人,曾是一个贫瘠的小山村。近几年,依靠种植苹果,村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村民赵永东家里种了20亩苹果,今年他家的苹果尚未成熟时,订单就已经提前到来了。
延安市洛川县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出产的洛川苹果是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眼下,这里的苹果采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上海五星体育频道直播个头很小但很壮实的“贝碧嘉”,成为75年来登陆上海最强的台风。上海全市上下全力以赴防台抗台,整个城市经受住了台风考验,在自然灾害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韧性。
体积小但密度大,是台风“贝碧嘉”的显著特点,这也使得“贝碧嘉”移速快,强度变化较为飘忽,预测其路径难度较大。从16日的登陆情况看,“贝碧嘉”的路径比气象部门早期预期的情况明显偏北,当时认为的登陆点更有可能在浙江中南部。
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应对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就是要立足最不利情况,向最好结果努力,不要心存一丝一毫侥幸。要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有效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品种更新,科学种植,种好了苹果还要卖得好。在延安,智能分拣线成为提升苹果品质和销售量的重要手段。这家公司新引进的全自动智能分拣线,可以快速为每个苹果拍照,依据外观、糖度、硬度等指标进行精准分拣,客户还可实现苹果个性化定制。
台风登陆之前,上海全市上下已经做足准备。上海各区针对地下车库、涵洞、隧道等低洼地带,以及户外广告牌等高空部件进行全面排查。截至16日零时,全市转移安置41.4万余人,疏散避风船舶811艘次。上海浦东、虹桥两个机场停止所有航班起降18小时,上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临时对部分道路实施管控措施。与此同时,充分用好科技手段,智慧气象系统持续为数十家城市运行管理单位提供“零时差”气象服务信息。
每年台风都要来几次,有的还是“虚晃一枪”。对此,我们千万不能养成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给安全埋下隐患。确保城市安全运行,上海一直高度重视防汛防台工作。“宁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万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这样的理念和认识在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用气象专家的话说,在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今天,预报难以百分之百的准确,但应对上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自2015年起,南沟村依托村集体经济修缮了水利等设施后,开始大力发展苹果等经济作物。2018年,南沟村成功脱贫摘帽;2023年,村集体收入6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万元。今年年初,为了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南沟村又引进新品种,改造果园2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