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数字人产品矩阵闪耀pt展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仅600余名,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仅30多个,几乎没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
从提出“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开启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壮阔旅程……在每一个历史节点,党中央举旗定向,聚力创新。
如今,“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超900颗新脉冲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改进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让管理过死的科研经费“活”起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让政出多门的科研项目“统”起来;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让更多曾经沉睡的科研成果“用”起来;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让改革的成果经验全面上升到国家法律制度层面“定”下来……
“搁以前,用农机收割不仅需要标杆引导,还得配个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如今,有了‘北斗’,只需要打点就能直线导航,24小时抢抓农时,省心又省劲!”潍柴雷沃拖拉机研究院智能驾驶首席工程师王辉展示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收割粮食时,如何让农机“走”直线。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具特色。这些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区域发展增长极,正在辐射带动区域乃至全国创新发展,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建设科技强国进行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
“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凝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那时,我的梦想就是能有一块中国自己采回来的月壤。”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感慨万千。如今,他的梦想已然实现,“嫦娥六号”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创举,成功带回1935.3克月球样品。
——在信息通信领域,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了从2G跟随、5G率先商用到6G技术引领的跨越。2023年全国共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49.5万件,登记数量和增速均创5年来新高。
如今,截至2023年底,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累计申请量达7.7万件,累计授权量超过3万件,其中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近94%。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已经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达到493公斤。
从“两弹一星”到核潜艇,从青蒿素到杂交水稻,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天眼”、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国之重器接连取得世界级发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规模达33278亿元,比1991年增长233倍,年均增长18.6%,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家;1991年以来,我国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增长了10倍,2012年突破300万人年,2013年超过美国,至今稳居世界第一。
“梦见我的试验田,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把它叫做‘禾下乘凉梦’”——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梦想。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今天,数据显示,我国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达724万人年,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并逐渐形成以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车间内,仅需三分钟就能安排好未来一个月的生产计划;厂房里,“黑灯工厂”24小时不间歇生产;智能控制室里,大屏实时显示着生产指标、货物流向……随着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30条改革意见,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绘就科技体制改革“施工图”,143项任务已高质量完成;新一轮三年改革攻坚加紧实施,极大释放了创新动能。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超过2700万台(套),北斗综合应用渗透率超50%,行业领域全面覆盖,应用深度持续增强。其中,涉及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超过2000万台(套)。
——在能源供给领域,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火电,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达到52.0%;其中,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中占比逾六成。
9月22日,欢呼声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响起。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打破了美国此前所保持的41.4万高斯的世界纪录。
强化战略布局,我国在干细胞及转化、纳米科技、量子调控和量子信息、蛋白质与生命过程调控、合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室等,中国在空间探测、核聚变研究和微观世界研究等基础前沿领域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正上中学的我为此心潮澎湃。”虽年逾八旬,追忆过往,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依然为之动容。
——在医药健康领域,自2020年药品注册管理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创新药研发上市进程提速,截至2023年底累计批准上市1类创新药近150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