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侯村坚持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构架“党建+产业”双轮驱动模式,打破资源型地区的桎梏,兴建设施大棚、引进大象集团饲料厂、建起龙骏公司,构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蹚出一条“黑”变“绿”的产业新路子。
面对瓶颈,主动出击,不等不靠。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韩小抗说,为此,村“两委”开始种大棚、建厂房、谋产业,并组织村民外出学习考察取经,开眼界、换脑筋、变思路。“只要有风险的,村集体承担,村民只管收益。”
郑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崔旭明表示,侯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模式,带动了全镇20个村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村村入股、人人分红”的发展模式,为郑村镇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力量。(完)
“人人有活干、户户有分红、村村有收益”,让侯村实现“人才回流”,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选择回村工作。山西龙骏艾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生产经理马卓就是其中一员。
马卓介绍,2023年,企业的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预计2024年达到4000万元。作为村办企业,每年入股的村民可获得10%的分红,入股的村可获得8%的分红。同时,该企业还带动1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韩小抗介绍,经过村“两委”多次南下学习考察,2019年,侯村联合江苏一家企业,成立山西龙骏艾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可降解环保餐盒。村集体入股3000万元,村民筹资1000余万元,让侯村的企业由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郭丽是当地村民,和丈夫都在这家环保企业上班,两人每月收入近万元。“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不仅方便照顾孩子,还能增加收入,感觉挺幸福的。”
“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发展目标。”马卓告诉记者,产品以可再生的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与传统的塑料制品相比,具有绿色、环保、低碳等优势,远销意大利、英国、新加坡等国。
如今,侯村的蓬勃产业与温馨生活相得益彰,人民幸福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地处“百里沁河共同富裕先行区”核心区域,该村已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国字号荣誉。
曾经,侯村的支柱产业以煤炭为主。自20世纪90年代起,该村煤炭年产30万吨,安排村民就业100余人,村集体年收入10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然而,2009年,侯村煤矿整合,村集体收入锐减,村民就业受到很大影响,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皇冠正规官网注册昏迷了18天的叶君老师,再也不会醒来。得知叶老师因车祸离世,不管是往届还是现在的学生,在电话里聊起与老师的过往,都时断时续,夹带着小声抽泣。在学生的记忆中,叶君是一个严谨治学的谦谦文人,也是个不吝夸奖的严师益友。从农村走出的他,相继在黑龙江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任教,并担任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近20年钟情研究萧红等乡土作家,学术上颇有建树,今年2月,刚刚获得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然而就在3月22日“铜鼓奖”颁奖的当天上午,一场意外来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楼外,人越围越多,地上只有碎玻璃——来自旁边的校车。120拉走了被撞倒昏迷的院长叶君,他的生命在昏迷中延续了18天。4月9日下午,叶君离世,终年53岁。严师:厚厚的讲义,工整的板书上过叶君课的学生,无不知道他的严格。叶君经常说,如果一个老师爱学生,就应该给他们上堂好课。所以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用多媒体,每节课拿厚厚一沓讲义,手写板书。学生们记得,叶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和大家有眼神互动,也会在课堂上点名怒斥玩手机不听课的学生。课上,他讲先锋文学、现实主义,谈社会不公、女性困境。“女性一定要独立,要清醒。”作为一个男学者,他经常站在女性立场看待问题。在去广西民族大学任教前,叶君在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工作了13年,在这里,他教授中国当代文学、女性主义文学、萧红文学、乡土文学等课程。在他的课上,没有标准答案。他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敢于质疑。一位黑龙江大学的毕业生记得,他们曾被叶老师“恐吓”了整整一学期:“我一眼能看出来你们看没看过书。期末考试抄讲义,看心情给60分;读了作品,70分;有简单想法,80分;做过一些研究有自己的见解,90分以上”。后来大家才明白,叶老师的“威胁”,是为了在学术上引导学生们要跳出既定框架,培养自由思考的习惯。那时候为了出国留学,这名学生险些退掉叶老师的课。等到而立之年,回想起自己看的刘震云、格非、余华、莫言、路遥、王安忆、张爱玲,她才了解叶老师为什么会“逼着”他们去看那些书:“他们都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叶君虽然“逼着”学生们看书,但他也很清楚,能够继续学术或写作道路的终究是少数,所以很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不要沉湎于文学的快感而丢失掉自我修炼,中文系的学生更应当培养自己的表达力与见地,掌握核心竞争力立足于社会。叶君生前图片。受访者供图“老叶”:没有架子的院长2019年,叶君来到广西民族大学后任文学院教授和院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黄禹瀚,在追悼恩师的缅文中说,作为2020年入学的学生,算是在叶老师一路照拂下长大的孩子。他没有架子,和谁都会笑着打招呼。学生们很少喊他院长,大多直呼“叶君老师”甚至是“老叶”。开毕业论文小组会,他会问学生最近是不是没有好好吃饭,怎么变得这样瘦。还会问有没有找到工作,以后准备干什么。在广西民族大学,他把《呼兰河传》改编成话剧,在学院内选演员排练。参与排练与演出的一名学生说,尽管叶老师非常忙碌,但是每天晚上都会尽量抽出时间到文综楼1107室看排练,“永远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叶老师也不止一次表达了非常感谢我们可以出演他的话剧,永远的鼓励式教育,夸我是个有灵性的孩子。”在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中,“老叶”会纠正学生们的读音,会和大家讲萧红在文学史的地位,讲他之前在黑龙江大学排练话剧的趣事,会告诉大家相聚在这里真的是缘分,也会在排练中和大家一起捧腹大笑,还会自费请全体参演人员喝奶茶、吃饭,不止一次说“你们辛苦了”。参演学生说,他是个很随和的人,很好相处,“现在回忆起来那间不大的1107室,真的承载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了”。2022年12月正式演出那天,黄禹瀚来到学校那栋梁思成亲手设计的大礼堂。过道、窗口挤满了人,附属小学、幼儿园的老师们带队观演。台上,“滚滚开水”泼向小团圆媳妇,演员厉声凄哭,场内静寂无声;演员插科打诨,将悲剧付诸笑言,场下有人悄悄抹泪。叶君坐在台下,演出结束时,他紧张地搓着手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演出怎么样?精彩吗?”4月9日,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广西民族大学校园道路上的点点白花瓣。受访者供图学者:生于乡土,也耕耘于乡土文学叶君是湖北浠水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参与、守持与怀乡──孙犁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乡土·农村·家园·荒野──论中国当代作家的乡村想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萧红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等。曾荣获萧红文学奖、黑龙江省社科优秀奖二等奖2次。在叶君的著作和研究中,他将很多视线都聚焦在了乡村和家园,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似乎就是他的偏爱。在一次访谈中,叶君道出了其中缘由: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农村出生,在农村成长。乡村生活给了我非常深刻的记忆,是我重要的人生经验。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也是我读得最多的文学作品。也正是于此,叶君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正式接触到了萧红的作品,2006年定居哈尔滨后,读到更多关于萧红生平的资料。“感到其形象与我此前的想象有巨大的差异。这激发了我的兴趣,于是便着手萧红的传记研究,一做就是十年。”叶君认为,研究萧红还真得回到黑龙江这块土地上,时间短了也不行。要感受这块土地对人的生养,才能真正认知萧红是什么样子。4月9日,南宁下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相思湖畔的校园道路上,落满点点白色花瓣,也像极了北国的片片雪花。“叶老师去找萧红女士了吧,他们会谈呼兰河、生死场和彼此的一生。”一位学生在朋友圈写道。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实习生 郝哲琳编辑 甘浩校对 王心春暖花开之际,走进依山而建的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侯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翠绿,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巷道干净整洁,设施蔬菜园绿意盈盈,环保生产线机器轰鸣,一个舒适宜居、充满活力的村庄呈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