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华强调,过去大家认为的“大约70%的患者活不过5年”,现在随着医学的进步,40-50%左右的卵巢癌患者可以活过5年。
在患癌后,薛女士还积极参与“巢跃奇迹”卵巢癌疾病科普项目等医患交流活动,讲授自己如何抗癌的经历,助力卵巢癌患者坚定抗癌信心。她强调:“患病后,首先要相信医生、配合医生,同时也需要家人的鼓励与陪伴、学校同事及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正是有了他们,可以让我能活在当下,接受疾病的挑战,接纳当前的自己。”
“当时自己只有48岁,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癌症,犹如晴天霹雳,还来不及害怕,就住进了医院,等候手术。”薛女士表示,入院后经一系列检查,手术如期开展,术中,她的子宫、卵巢、大网膜等等全部被切除,手术实现了R0级别的清扫,等同于医生将患者肉眼可见的病灶全部切除。术后病理显示,她患有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这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
吴小华还强调基因检测的重要性:“数据表明,我国约1/4卵巢癌患者存在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但BRCA基因检测率却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增强医患双方对BRCA基因检测的意识十分必要。”吴小华说,一级亲属如果存在BRCA基因突变,可以采取输卵管切除的方式来降低90%以上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如果有些女性还没有生育,切除卵巢就意味着失去了生育能力,那口服短效避孕药也是一种选择,可以降低50-60%的卵巢癌风险,但同时也需要三个月做一次B超,密切观察,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
术后,历经8次化疗,再历经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薛女士至今仍然在服用靶向药,从而抑制肿瘤的复发。“现在(距离我患卵巢癌)已经5年过去了,我保持定期的随访,心态也调整过来了。”薛女士表示。
“随着无肉眼残留病灶的卵巢癌手术的开展,维持治疗进入中国临床并逐步推广,以及PARP抑制剂等创新药物的出现,卵巢癌患者的治疗现状正在逐步发生改变,目前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实现超过5年的长期生存。”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fib意大利电池厂企业每年9月是卵巢癌防治宣传月。卵巢癌被称为“妇癌之王”,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生命健康,发病隐匿、复发率及致死率高是这一癌症的三大特点。当前,在医学界存在一种观点:卵巢癌有3个70%,即大约70%的患者一旦发现就是晚期,大约70%的患者会在2-3年内复发,大约70%的患者活不过5年。
薛女士的治疗经历也代表了不少卵巢癌患者的经历。“卵巢位于盆腔深处,肿瘤早期没有症状,只有当肿块伴随着腹水,引发腹胀时才来就医,此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了。”吴小华进一步表示,早在30多年前,临床上的患者基本都是晚期病人,但这些病人中可以接受R0级别的清扫的患者只有30%左右,而如今可以做到70%以上。“手术中,肿瘤病灶切得越干净,就意味着预后越好,影响着后续的治疗效果。”
今年53岁的薛女士即一名卵巢癌患者,她是上海的一名中学教师。早在2019年7月,她发现自己肚子隐隐作痛,“不是那种受不了的痛,忍一忍也能接受,之前我也没有太在意,自己因为没有胃肠等消化道疾病,也没有像子宫肌瘤这类妇科疾病,就没太在意,直到一次体检中发现了异常。”在发现体检异常后,薛女士立即赶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一步诊断明确,疑似恶性肿瘤占位。
吴小华还指出,卵巢癌治疗的三大基石中,除了手术,另外还有化疗和维持治疗,其中维持治疗包含靶向药等治疗手段,“特别要注意的是,维持治疗期间也需要做常规的血检、肝功能检测等,维持治疗在中国开展才6年左右的时间,而在世界其他一些国家最长已经开展10多年,这一治疗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模式,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