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公祠位于包公幼年读书处的香花墩上,是全国各地祭祀包拯的专祠中存续时间最长的,也是海内外包公祠的“祖庭”。包公后人多次集聚合肥,在包公墓拜祭和怀念先人。也有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包公爱好者来合肥参观考察。
夏冬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科技大学国学研究中心终身客座研究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近年来发表研究包拯文章多篇,完成包公文化研究课题多项。
曹文轩分享心得称,两岸作家要与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伴,与中华民族积累的优秀文学经典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从中汲取养分,将文学叙述转变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真正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在台湾,民间崇拜包公非常普遍,节庆活动也比较多。如:云林包公庙,每年农历七月初十举行“阎罗天子千秋庆典”,用以祈福避灾,日久成为习俗,各地的分灵神祇、信徒都会回祖庙进香朝拜。2006年8月,为庆祝包公渡台济世268年,云林包公庙第一次邀请岛内各地2万多人前来团拜,典礼依照古礼进行,场面隆重热闹,一派香火鼎盛的景象。
在文化传播与交流日益便捷和频繁的今天,包公文化正在超越时空和国界的限制,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精神标识,为越来越多的海外民众所认同和喜爱。(完)
台湾岛内历史最悠久并被誉为“包公祖庙”的是云林县四湖乡三条仑的包公庙,又称海清宫,始建于1738年(清乾隆三年),由泉州移民兴建,迄今已有286年的历史。岛内各地立庙多从此分灵。
“儿童文学作品是给小孩子看的,但也体现对这个时代、环境的观察。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受去内化和沉淀,并转化为儿童能够接受的语言。”粘忘凡说。
总的来看,包公的形象主要由历史、文物、文学和戏剧四个维度构成。四者相辅相成,又互为补充,从而造就了传承千年的“包青天”形象。
在宋朝,儒家伦理得到重振,强调“君君、臣臣”。因此,宋朝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这一政策的成熟则是在宋仁宗时期,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等一大批宋代名臣的出现,都在这一时期。在此氛围下,许多其他官员的一些优秀事迹也被加在包拯身上,使得包拯成为为官之人的榜样。
岛内很多信众在家里供奉包公像。最具特色的是:包公庙被编入了乡土教材,如台湾云林县一本教科书中的一个单元是“拜访海清宫”,了解海清宫的沿革及建筑结构,培养学生爱护乡土的情怀。
188bet金宝搏中新网衢州10月27日电 (张斌)27日,第二届“浙台文学周”暨浙台儿童文学交流活动在浙江衢州启动,80多位两岸作家将开展为期近一周的采风、研讨等活动,旨在创新两岸文学交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夏冬波:包公文化的影响随时间和文化的演变逐渐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包公作为传说或者故事中的主角,其人物性格和事迹“层累地”增加,因此时间与宋朝相隔越久远,包公的传说就越丰富、越传奇、越精彩。
夏冬波:包公文化在汉文化圈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据考证,早在明代,包公的大名就已跨越国界。明代郑和下西洋,既向海外传播了包公文化,也带回了海外敬仰包公的信息,如在1484年(明成化二十年)的史籍中,就出现了“虽海外杂国莫不知其名而敬慕之”的文字描述。尤自明清以来,中华传统文化随百姓迁移海外而在海外广泛传播,其中就包括包公文化。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都建有为数不少的包公庙,同时还有各种形式的包公祭祀和纪念活动。
其次,宋代经济催生了瓦肆等娱乐场所和话本小说,包拯形象的广为流传恰逢其时,成了话本、公案小说创作者首选的塑造对象,虚构的成分越来越多。宋朝灭亡后,元代戏曲、明清小说,都需要包拯这样的创作素材,不断推陈出新。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文学的包拯越来越丰满,一个戏剧的包拯越来越精彩,而一个历史的包拯却被越来越淡化。
在台湾,包公庙的功能在不断扩展,参与民间创意生活,赋能乡土文化产业链。包公不再抽象于历史传奇、信仰精神之中,实际已从孝肃廉明的名臣、公理正义的象征、反腐倡廉的教材,升华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衢州就有着丰富的诗歌与文学传统,白居易、杨万里、曾几、陆游等1000多位古代诗人留下了4000多首古诗,其中有的诗词还被收入中小学课本。
此次活动有30多位来自宝岛台湾的作家参与,不少人是第一次来浙江。活动期间,儿童文学将是研讨交流的重点话题。中国作家协会港澳台办副主任蒋好书称,希望两岸作家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带领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感受两岸深厚情谊,感受祖国蓬勃发展的无限潜力。
云林包公庙奉祀的包公被尊为“阎罗天子”。这个称呼最初命名来自安徽合肥包家庄包家祠,是因后人认为包拯死后成仙,掌管阎罗殿第五殿。20世纪80年代,这座庙宇进行了重修,规格完全遵照古制,木结构都是以榫连接,许多精美石刻、木雕、彩绘,内容以包公审案的故事为主,材料多来自大陆,工艺是请福建工匠来做,大殿的点金柱颇具特色。
2023年11月,衢州举办首届“衢台文学周”,吸引两岸30余位作家走进当地采风。参与活动的台湾作家后来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作品并刊登在岛内,帮助更多台湾民众了解浙江、了解衢州。
作为代表,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粘忘凡上台参与驻点作家签约仪式。她受访时称,期待有机会和大陆的从业者合作推出绘本等作品,共同滋养两岸后代的心灵。
在她看来,文学作品对儿童的成长有深刻影响,两岸作家一道采风、研讨,将激荡彼此的创作,为下一代打破隔膜、互知互信注入正能量。
台北、彰化、高雄、新竹等岛内多地建有包公庙,供奉的包公主神,大多移自大陆。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高雄大寮的开封宫,始创于1969年,奉祀马国公(包公)为主神,以农历八月十五日为“包公圣诞”。20世纪80年代,此庙重新修建时,既仿照了云林包公庙,又受到大陆开封包公祠的影响。
“两岸作家讲述的故事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故事,这一定需要我们熟读经典,甚至是反复诵读。”大陆作家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会上发言时说。
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汤亦有同感。2014年,汤汤的两本短篇童话集《天子是条鱼》《一个小鸡去天国》在台湾出版,至今仍在增印。
包公文化如何产生?包公文化为何能情牵海峡两岸并在海外广泛流传?近日,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夏冬波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深度解析。
围绕活动主题,开幕式上,包括曹文轩在内,台湾作家代表、著名作家、诗人詹澈,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郑虎,台湾财团法人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周荃,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等分别发言。
浙江省台办副主任章启忠表示,希望两岸作家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增进交流、互学互鉴,创作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让更多台湾同胞了解浙江、了解大陆,以文学为纽带汇聚两岸青年,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夏冬波:包拯在世时就很出名,他的为政能力、亲民爱民的事迹和刚直清廉的形象,已经深得时人赞誉。包公的形象源于其为官期间清正廉洁的作风,及后世传说中“包青天”文学、戏剧形象的双重融合。在一代代的口传笔记中,包公形象从历史、文物包公,向文学、戏剧包公方面发展,逐渐形成了当下的包公形象。
包拯在民间的口碑极好,后世以他为主题的话本、小说、戏曲很多,形成了包公话本小说和包公戏。如传统包公戏有《三侠五义》《包公案》《铡美案》等。以包公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也很多,出名的包公影视剧有《包青天》(1995)、《少年包青天》(2000)、《凌云壮志包青天》(2005)等。
“希望两岸作家以文学作品展现心灵契合,抒发深厚的民族感情、血脉亲情,感受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厚植‘两岸一家亲’的文化基础。”衢州市委常委张朝雄说。(完)包拯,北宋名臣,因其廉洁公正、铁面无私,故有“包青天”之名。20世纪90年代,台湾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风靡两岸,掀起了一阵“包青天热潮”,包公文化影响辐射海内外。
再次,宋元以来民间文学催生“清官文化”,包拯化身“青天”,成为“清官”文化符号之一,名扬天下,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