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河西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的祁连山,其一半以上在张掖境内,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占总面积的76%、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段占总面积的27.3%。
今年8月26日,张掖市召开生态旅游警务大会,全面部署、系统推进全市生态警务和旅游警务工作。全市公安机关紧扣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锚定“争创西部一流”打头阵目标,主动担当、靠前一步,把实施生态警务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相结合,全面推进本地本辖区生态警务。
以《生态警长工作与管理规范》为抓手,依托“一村一辅警”警务模式,确定生态警长25人、生态警员188人;主动加强与辖区生态保护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衔接,统筹林场护林员、湿地管护员、河道管理员等多方群防群治力量,通过选聘方式加快组建“生态义警”队伍,确定林草、河湖、湿地等多领域生态义警355人。加强与林草、湿地、水务等部门沟通对接,着眼公安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求,精准把握业务契合点,协调推进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选址和生态警务示范派出所定点工作,打造生态环境协同共治前沿阵地和战斗堡垒,初步确定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备选点位12个,生态警务示范派出所6个。
各县区认真传达学习全市生态旅游警务大会精神,在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基础上,紧密结合全市生态警务“1+2+3”方案体系,制定出台具有本地本辖区特色的文件机制,相继召开县区生态旅游警务大会,系统部署本地本辖区生态警务具体任务,印发《生态警务工作任务分解表》,确定34项具体任务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市局分管领导带队对各县区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现场督导,了解掌握推进工作的方法和举措,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定期召开党委(扩大)会、重点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阶段性具体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执行落实有力有速,全市生态警务形成由点及面、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
东赢游侠电影免费观看国语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湿地、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拥有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纵贯全境,孕育了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
近年来,张掖公安立足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聚焦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持跨前一步、主动作为,探索实施“生态警务”,构建“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生态守护新格局,有力服务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市公安机关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生态警务工作的关键环节,从工作实际出发,以优化完善制度机制为牵引提升工作质效。市局融合公安机关与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制定《张掖市生态警务“五联”工作制度》,联合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林草局、水务局、湿地局印发实施,明确了“六部门”在会议联席、执法联动、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宣传联合等五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具体事项和要求。各县区坚持实战、实用、实际导向,围绕生态警务工作需求,进一步完善协调联动工作制度,细化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和重点区域生态保护警务工作机制,形成以全市生态警务“1+2+3”方案体系为轴心,各地本土化、特色化制度机制为支撑的运转体系。举办生态警长业务能力培训班,生态警务工作牵头部门围绕生态警务体系构建、生态警长工作职责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生态警长、生态警员抓工作、促落实思路更加清晰,生态警务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紧盯当前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森林草原防火重点任务,落实生态警务“五联”工作制度,因事因势召开联席会议,随时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探索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方法和路径,召开不同层级联席会议10余场,有力推动生态警务相关任务落实落地。聚焦打击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领域违法犯罪主责主业,围绕执法联合制度建立健全线索、案件移送、受理协调联络机制,9月以来共受理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涉生态环境案件30余起,占全年移送案件总数的59.6%,案件移送和办理质效进一步提升,行刑共治合力有效凝聚。积极联合林草、湿地、水务等部门发动各领域生态义警队伍开展巡防巡护,将无人机应用深度融入生态警务具体工作,持续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组建“警航中队”,建立“空中+地面”“人力+科技”立体化协同巡防巡查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地面巡查看不远、巡不到的短板和不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单兵作战”向“协同守护”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