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恢复与建设圆明园遗址,当时北京搬迁了约一千户居民。“如果让居民住在遗址上,一个胡同用一个洗手间,几户居民用一个水龙头,他们能热爱遗址吗?考古遗址公园,只有是大众的,得到民众热爱与保护的,才是当下的,才是历史的。”单霁翔说。
后来,随着吉林高句丽遗址、河南殷墟遗址、陕西大明宫遗址等遗址公园的建设,更多人认识到,原来考古遗址是可以成为公园的。
“但这也是一种尝试,我们有8种‘大遗址’类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打开方式’有多种可能。”他表示,如今,考古遗址公园越建越多,越建越好,但不代表这就是考古遗址的终点。考古遗址的未来,一定要拥抱科技、拥抱国际、拥抱年轻人,让历史得以展示,惠及更多民众的现实生活。这也是文化遗产尊严的体现。(完)
多年前,他曾到良渚遗址考察,看到的却是这种景象:一个浙江的普通农村,遗址地上有废品回收站和乡镇企业,古城周边居民不断开山取石。
当天,2024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良渚举行,单霁翔进行主题报告,阐述其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思考。
第一个提出建设遗址公园的,是北京圆明园遗址。此前,考古界、学界没有遗址公园这一概念,遗址发掘后最常见的处理就是回填。有人认为,考古是一个科学的研究工作,公园是民众休闲娱乐的地方,建成公园,考古还怎么干?
他回忆,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概念,最初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在当时轰轰烈烈的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将考古遗址保护下来,是第一要义。
但建成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以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遗址公园有了区域区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景观得以恢复,珍贵文物出土的地点进行保护性展示。离遗址地不远,还建了博物馆,游客可以参与丰富的文化、研学活动,能通过数字技术了解5000年前良渚人的生活。
金鼎体育首页中新网杭州4月18日电 (童笑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是目的,传承才是。过去我们立足把考古遗址‘保起来’‘美起来’,今天我们要让它‘活起来’,‘活’在现实生活中。”4月18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良渚博物院名誉院长单霁翔说。
但时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却持有不同意见。“考古遗址公园不仅不妨碍保护,反而促进保护。”他认为,人们不了解考古遗址的面貌就不会珍惜,在上面搭棚建屋,是持续的破坏,甚至盗掘现象都会发生。“我至今都不觉得,回填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而在单霁翔眼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建设,堪称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典范。“它的变化让我们认识到,考古遗址昨天、今天、未来是什么样的,让遗址公园完成了从‘保起来’到‘美起来’的跨越,像公园般美丽。”
网友评论更多
97大冶b
人民日报社申报第34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
2024-11-15 00:48:18 推荐
187****9790 回复 184****3642:人民日报社第18届长江韬奋奖候选人公示💓来自赤壁
187****1232 回复 184****8607: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作品专项初评公示💔来自石首
157****8344: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洪湖
61松滋537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专题评议全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工作💗💘
2024-11-16 11:48:13 推荐
永久VIP:人民日报社推荐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副刊初评作品公示💙来自宜都
158****3820: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初评公示💚来自枝江
158****7297 回复 666💛:网络视听协会发布行业倡议:坚决向“唯流量论”说“不”💜来自当阳
48恩施qr
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版面初评公示💝💞
2024-11-14 19:07:04 不推荐
利川xn: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音视频新闻访谈、音视频新闻直播初评作品公示💟
186****5542 回复 159****1550: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和新媒体新闻专栏初评作品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