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历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这与我国古老的“干支纪日”有关。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若有5个庚日,中伏便是20天。今年在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所以“三伏”是40天,从7月15日至8月23日。
对于入伏、出伏的气温变化,人们一直十分关注,自古就有“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三伏光阴过,初秋宇宙新”“江行逢出伏,枫叶早知秋”的咏叹。
罗澍伟表示,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出伏往往和凉爽连在一起。“三伏”的“上蒸下煮”从此结束,空气中的湿度很快降低,人们逐渐不再感到闷热。至于东南沿海地区,类似“秋老虎”的持续高温往往出现在末伏之后,因此即便已出伏,也还会热上一段时间。
“出伏后,由热转凉,天气干燥,饮食调理莫要忽视。”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应及时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如鸡、鸭、鱼等,选食滋阴润燥、和胃健脾的银耳、雪梨、莲藕、百合、蜂蜜等,多食时令果蔬中营养丰富的茄子、薯类、海带及干果,少吃油炸、生冷、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品。
bet57365今年长达40天的“三伏”终于要结束了。8月24日,正式出伏。伏天过后,暑热逐渐消退,天气开始转凉,正所谓“新凉直万金”。
其中,以北宋大文学家张耒在出伏之日见凉意已至,一口气写出的《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最为精彩:“秋风振秋晓,万境一凄清。幽草虫响息,高叶露华凝……”“三伏如汤釜,熏煮理亦足。西风半夜雨,窗户一清肃……”“残暑扇中尽,新凉枕上归。微云起平远,空碧上朝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伏后炙热消散的喜悦之情,遣词造句,令人拍案叫绝。
由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进入末伏,所以就有了“秋后还有一伏”之说,而在这期间,天气依然炎热,民间俗称为“秋老虎(像老虎一样发威)”或“秋傻子(可以把人热傻了)”。
网友评论更多
93卫辉m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专题评议全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工作👄👅
2024-11-20 15:58:55 推荐
187****7798 回复 184****5357:人民日报社推荐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副刊初评作品公示👑来自辉县
187****6847 回复 184****3129: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初评公示👒来自长垣
157****7660: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林州
24禹州473
网络视听协会发布行业倡议:坚决向“唯流量论”说“不”👕👖
2024-11-20 18:18:45 推荐
永久VIP: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版面初评公示👗来自长葛
158****8979: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音视频新闻访谈、音视频新闻直播初评作品公示👘来自舞钢
158****7159 回复 666👙: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和新媒体新闻专栏初评作品公示👚来自义马
33灵宝ds
人民日报社参评第二十五届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作品公示👛👜
2024-11-19 10:30:29 不推荐
项城sc:中国记协举办新闻茶座 聚焦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
186****6802 回复 159****7377:中国记协举办“新时代·好记者”首场巡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