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云吞师傅会选用高筋面粉,按比例以新鲜土鸡蛋液和面,搓揉成光滑面团。然后挑选粗大的竹竿,师傅骑坐在竹竿的一头,用脚蹬地,反复碾压面皮至厚度约1毫米,全程不沾一滴水。而云吞馅则按照“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分别切碎搅拌,加入蚝油、生抽等调味料混合均匀而成,再配以猪筒骨、大地鱼干等熬制的汤底,一碗碗爽滑鲜嫩的云吞新鲜出炉。
随着时代发展,广宁云吞不仅在当地市场稳扎稳打,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推广,更逐步拓展至港澳地区乃至海外市场,以其独特的广府口味和创新产品赢得赞誉。
截至今年9月10日,中国内地经营广宁云吞的店面约2700多家,广东省内开设门店1000多家,年产值超20亿元人民币,成为广宁县发展实体经济的支撑。
“几乎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碗属于自己的广宁云吞,海外侨胞也会经常回来吃。”肇庆市正旺食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邓剑铭称,广宁云吞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通过品尝这一道美味,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家乡的亲切感。
如今,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广宁云吞生产和销售的商家推出麻辣鲜笋饺、鲜虾蟹籽云吞、鲜虾云吞、大肉云吞、手工水饺、三彩鲜蔬面等产品。
四川东升体育官网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考古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一周年系列活动——中华文明溯源学术协作单位授牌仪式9月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出席并讲话。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广宁云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官方相继出台多项措施,包括采取免费开展广宁云吞职业技能培训、奖补经营广宁云吞公共品牌店等,通过开设“粤菜师傅”培训项目等方式,为当地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云吞制作人才,还推动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中国考古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一周年系列活动期间,“百万年人类史”专题展正式开展,展出的泥河湾遗址群和学堂梁子遗址,将为观众理解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提供两把关键钥匙;考古工地视频连线活动首次举行,观众与陶寺、二里头、殷墟发掘现场的考古工作者进行对话,近距离感受考古田野工作的内容与魅力;“考古与中华文明溯源”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理论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分享中华文明溯源考古发展的最新成果。
广宁云吞是广宁民间延续传承逾百年的传统手工技艺食品,以皮薄馅鲜、饱而不腻、汤鲜甘醇的特点闻名。2010年荣获“中国粤菜名点”称号。
“广府传统口味最受港澳地区的消费者欢迎,这主要得益于港澳地区消费者对于此类美食的偏爱。”邓剑铭称,为了更好地拓展港澳市场,广宁云吞品牌积极参与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和食品展览会,未来也会创新口味,目前已经进驻香港百佳超市等商超,港澳地区超市的意向加盟商超过50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华美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广宁云吞也开始积极探索海外市场。邓剑铭表示,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览会,与当地华侨华人社团合作等方式,通过冷链方式把广宁云吞带到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已销至马来西亚。同时,品牌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策略,针对当地市场进行了口味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完)
高翔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历史学、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繁荣发展,但仍任重道远。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文明观、历史观,在正确方法论和价值引领下,把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研究好、阐释好。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以多维视角占有更多资料,在多种材料方法印证中发现历史真相、揭示历史规律,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审视中华民族的成长、发展历程,饮水思源,知古鉴今。要坚持严谨的学风,尊重历史、敬畏文明,把科学精神记在心中、举过头顶,做经得起历史检验、学术界审视、后人评议的学问。
高翔表示,包括中国考古博物馆在内的国内十余家中华文明溯源代表性遗址的发掘和文物收藏单位,应共同携手构建相关考古文博资源研究展示与传播的合作交流平台,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问题进行持之以恒的探索。中华文明溯源学术协作单位要讲好中华文明萌生、成长故事,讲好中国历史故事。
广宁县县长何剑才表示,广宁云吞是竹乡广宁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小吃,也是肇庆“粤菜师傅”特色品牌,云吞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据悉,面向公众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博物馆先后获得第21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京津冀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称号。一年来,中国考古博物馆通过多种方式致力于考古成果的普及传播,“每月文物上新”至今已累计更新文物文献120件(组);共举办30余场科普讲座,进行3200余场专业讲解,共接待观众40多万人次,接待国内国际公务团体800余批。(完)在有“中国厨师之乡”美誉的广东肇庆广宁,云吞店随处可见,还有穿街过巷的流动摊档。逢年过节,街头巷尾的云吞店座无虚席。一碗温热鲜香、爽口弹牙的云吞给人带来温暖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