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已推荐 10 款游戏
TA已推荐 86 款游戏
陈国基表示,顺德联谊总会热心推动香港的教育发展,在香港开办多间中小学和幼稚园,广植桃李。各属校的师长不仅传授知识,也帮助学生培养崇高品格,务求让他们在德、智、体、群、美五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顺德联谊总会又设立会员子弟奖学金,鼓励同学发奋图强、力争上游,他日成为才德兼备的社会栋梁。
陈国基表示,顺德和香港一直保持紧密联系,民间团体的助力不可或缺。顺德联谊总会植根香港大半个世纪,历史悠久,顺德联谊总会一直本着“服务社会、亲睦乡情”的宗旨,凝聚乡亲的力量,关怀弱势社群,担当两地重要的沟通桥梁。
顺德联谊总会主席苏振显表示,特区政府全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组织内地学习交流团,加强香港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期望顺德香港两地加强团结,同心同德,振兴经济,再创佳绩。(完)
直播八一个会拍照的老兵,再也按动不了相机的快门。据《安徽日报》消息,著名战地摄影记者、安徽省文联离休干部张崇岫,于9月6日21时在合肥溘然长逝,享年95岁。9月7日,新京报记者从张崇岫的女儿张雯雯处了解到,张崇岫是因脑梗死大面积出血去世,遗体告别仪式将于9月12日一早在合肥殡仪馆举行。张崇岫1929年10月出生,1942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组长、济南军区文化部摄影记者、安徽画报社摄影组副组长、安徽日报社摄影组副组长、安徽省文联办公室副主任。如果更精练地概括他的一生——张崇岫是一个能打仗的摄影师,一个会拍照的兵。2021年底,新京报记者曾前往合肥张崇岫的家中采访,晚年的多数时间,他的生活平淡得像一碗静置的水。他的耳朵不好,右耳戴着助听器,左耳几乎彻底失聪,“在朝鲜战场上震聋的。”今年5月,张崇岫突发昏迷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时常去看他,张崇岫精神状态不错,就在去世前两天,许国最后一次见到他,张崇岫还说起自己在战场上的往事。张崇岫去世的消息在摄影界引发震动。许国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他曾是战火中的记录者,以镜头为武器,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他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是那个英雄时代的不朽印记。”许国告诉新京报记者,遗体告别仪式上,张崇岫将穿着特制的志愿军军服,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距离炮火最近的摄影记者今年5月20日,许国接到张崇岫女儿的电话,称张崇岫突发昏迷,许国立刻赶往医院,张崇岫被诊断为脑梗。经过抢救,张崇岫恢复了意识,从此在医院常住了下来,妻子在家身体也不算好,女儿张雯雯要同时照顾两个老人,有时候就由护工把张崇岫推回家,与老伴见一面。许国说,只要自己在合肥,每隔两三天都会去医院看望一次张崇岫,张崇岫喜欢和许国聊天,一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来。聊到战场上的摄影经历,许国就打开录音,张崇岫年纪大了,专门的采访不一定有效果,往往是在闲聊中,张崇岫能说出很多有史料价值的往事。8月19日,许国在医院和张崇岫交流。受访者供图许国说,他和张崇岫算是忘年交,早在几十年前,他就听说过“合肥有个张老拍了大量的抗美援朝的照片”,却从未得见。真正见到真人,还是在5年前的一次摄影展上。2019年年底,许国在合肥市举办的包河国际摄影周上被一组二十多张战地摄影照片所震撼。一张照片上,山谷辽阔而黢黑,人迹也是黑乎乎的,渺小而蜿蜒,在冰天雪地间仿佛无限地延长。这是1950年11月,志愿军第27军秘密向朝鲜长津湖地区行进,迎战北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许国觉得,这张照片“不输给任何电影海报”。还有一张照片中,一排军人屈膝、提枪,伏身冲下山坡。前方的公路腾着好几股烟雾,白的、灰的,两三辆军用卡车陷在雾里头。这是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7军某连将南朝鲜李承晚的首都师部队截击在朝鲜金刚山地区。同样是1951年5月的另一张照片上,密密麻麻的军人在江水中向对岸蹚去,几米外,三两颗炮弹在人群间炸起,水花溅得十几米高。这是志愿军第20军在强渡昭阳江。许国说,他从来没有见过“离战火这样近”的战地摄影。入行三十多年,他研究过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战地摄影师,“往往是一方失去了战斗力,才上去拍两张。而不是在双方还在激战的过程中,就去拍照……比如摄影大家罗伯特·卡帕最著名的作品《战士之死》也是这样,在照片上是看不到敌人的。”1950年12月,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的战士们奋勇冲锋,冲上山头歼灭守敌。张崇岫 摄而前述那组照片记录的是正在进行时的炮火连天,镜头就在交战之中。“物理距离、心理距离,都是零距离——这个摄影师不是战争的观察者,而是战争的参与者。”这次,许国在开展仪式上第一次见到张崇岫。那年张崇岫已经90岁,颤巍巍地上台领荣誉证书。摄影周结束后,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开始“抢救式”地收集、整理他的作品。许国先与张崇岫的家人联系,得知出于职务原因,张家保留的照片并不多,大多照片及底片都上交给了部队。张家人说,照片基本都发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军事画报》等杂志上。许国就去淘旧杂志,果然翻到大量署名张崇岫的照片。他尽数用电脑扫描下来,一张张做高清修复。一共收集到100多张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照片。这百来张照片中,镜头拍到美军坦克爆炸、倾覆在眼前,拍到机关枪的弹道滑过夜空,燃着了对面山头的美军帐篷,拍到炮弹把雪花炸得纷飞乱舞。许多影像甚至是连贯的,镜头一路随着志愿军战士下山,子弹打出去,敌军倒下、受降的场面……直拍到最后清扫战场。“而在那样的光照、设备条件下,许多细节都拍得很清晰,连坦克履带上的纹路都能看清。”同时段,许国频繁地拜访张崇岫,希望能在他的回忆与帮助下,共同整理出这些照片的文字解说。他发现这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虽然耳朵不灵光了、讲话慢了,但对大半个世纪前的记忆却清晰无比。张崇岫告诉他,自己1950年11月12日入朝,那时鸭绿江结了冰,“不需要桥梁都可以走过。”他的身份是新华社驻九兵团分社摄影记者,随军在朝鲜东线作战,几乎全程参与了抗美援朝第二次及第五次战役。他说朝鲜的冬天酷寒无比,“脸冻得咯咯响”,战士的皮肤冻黏在衣裤上,一揭开,“像熟山芋一样掉一层皮”;入朝头十五天,“除了朝鲜百姓家的土豆,没有别的可吃。”他当着许国的面,用十来分钟画了一张作战线路图,标注出鸭绿江、柳谭里、长津湖、水门桥等沿东线的近十个地名。他能准确地说出每张照片拍摄的年份、月份,乃至背后的故事。2020年12月,在第13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安徽省摄影家协会策展了张崇岫的首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个人影像展。张崇岫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全国各地的数十家媒体涌到他五六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遍一遍地听他说大半个世纪以前的故事。连同照片沉寂了大半个世纪后,张崇岫“突然就火了”。许多人开始管他叫“中国的罗伯特·卡帕”。许国持反对意见,“张崇岫就是他自己。”“你抓住了历史的瞬间”2021年年底,新京报记者曾前往合肥张崇岫的家中采访,张崇岫从花布沙发上起身迎接,穿一件藏青色的针织衫,领口露出衬衣的格子纹路。他的眉毛和头发都疏而白,软绵绵地贴着皮肤,背佝到近四十五度。晚年的多数时间,他的生活平淡如水。早上六点钟起床,泡茶、做早饭,再和妻子坐在客厅看电视、打瞌睡,大女儿过来备菜、做饭。到了十一点,就该吃中午饭了,吃了饭,就该午睡了。睡不睡得着都要到一点半,起床来,接待客人。他的耳朵不好,右耳戴着助听器,左耳几乎彻底失聪,“在朝鲜战场上震聋的。”与他说话,总叫着他的大女儿做翻译。张崇岫说,入朝那年他21岁,不过已经当了七年的兵。14岁的时候,他随母亲从老家安徽巢湖逃难至乡下,遇到游击队便从军了。部队认为他年纪小,送他去“皖江联中”读书,学成后又被派到地方部队做文化教员。十七岁时,他被调到东线兵团政治部新闻训练班学习摄影技术。此后就一直担任随军摄影师。他起先不愿做摄影师,“为什么不让我端枪打仗?”但服从命令要紧。后来他发现,战场上端相机,就好比端枪一样。作为九兵团摄影组组长,张崇岫带着一台莱卡相机,一台蔡司相机入朝;120规格的、135规格的几十卷胶卷,像子弹带一样一卷卷别在腰间。那时的相机还要用镁光灯,“把发条紧上,打火石一打,啪的一声,才亮。”张崇岫回忆,自己的摄影生涯中有几位前辈。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摄影科科长陆仁生曾教育他,历史转瞬即逝,搞新闻摄影,必须抓住“时间、地点、新闻事件”。随军解放上海后,他遇到一批苏联摄影师,双方交流中,他发现苏联人很爱拍摄“胜利会师的一刻”,“那是他们特别喜欢的表现胜利的手段。”他也喜欢罗伯特·卡帕的这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1951年4月24日,第五战役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某部反坦克小组(康水荣、王林、汪永生)向敌坦克逼近,将手榴弹向敌坦克抛去。张崇岫 摄在朝鲜,张崇岫要急行军,要埋伏,要冲锋陷阵,要在这些行动的间隙按下快门。遇险是常有的事:有一回他随部队攻占一个变电所,残余的敌军向他放冷枪,他只能翻到路边的沟里卧倒躲避。还有一回,他随着部队从半山腰往下冲击,“子弹嗖嗖地打过去”。他去往23军的阵地拍照,“大概是镜头反了光”,美军的重机枪追着他们扫射。他把相机压在石头下,打亮镁光灯,拍下漫天的机枪弹道。这是他最得意的照片之一。战事中段,他得知咸兴港有大捷,立刻带着照相机与一把小手枪,独身步行五十余公里,成功在咸兴港拍下了志愿军第20军59师侦察队与朝鲜人民军的会师场面。这张照片后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第四枚《胜利会师》的画面原型。。纪念册中另有一枚《涉江追击敌人》的邮票,同样出自张崇岫之手。拍摄当天,他与部队一道强渡昭阳江,“迫击炮直接打到水面上来,牺牲的同志就漂在身边。”张崇岫拍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东海岸胜利会师的照片,被制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受访者供图战后,张崇岫将这些照片给予陆仁生评价,陆仁生称赞他说:“你抓住了历史瞬间。”记录这些瞬间是有代价的。张崇岫的头顶被炮弹刮过,“秃噜了一块头皮”。左手虎口有一处子弹的贯穿伤,小腿则受过嵌入伤,所幸都没有留下残疾。其余的小伤不计其数。在徒弟边震遐的记忆中,朝鲜战场上的张崇岫身材挺拔,相机在胸前,手枪在腰间,肩上挂着美军食品罐头,“自豪又潇洒”。这年春天姗姗来迟,麦苗在春风中摇晃媒体来采访张崇岫,许国常陪伴左右。记者们爱问“有些刺心”的问题,比方说,战场上苦不苦?什么时候最苦、最惨?张崇岫避而不谈这些问题。有一次被问急了,他说,战争哪有不惨的?战争都很惨的,阵地的坑道很臭,都是焦糊味、血腥味,炸弹来了,边上人的脑袋都给削掉了。许国记得,张崇岫只讲过这么一次,后来再怎么被追问,他都不言不语。但他会主动说一些旁的事情。入朝前,他在山海关的火车站拾了件带毛的皮大衣。原先他只穿一件打底衫、一件毛线衣外加一件薄棉袄。他日后多次庆幸,没有这件皮衣,他恐怕“挨不过去”。他说,朝鲜战场和国内的抗日、解放战场不一样,“到处都是美国人的飞机,有时候四架飞机追着一个人打。”长津湖战役后,他与时任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一同去死鹰岭查看部队伤亡情况,见到翻滚在路边的、被炸毁的车辆,见到栽进沟里的坦克,见到被帆布覆盖着的牺牲同志的遗体,“整齐排列”、“各种形状都有”。长津湖“冰雕连”的阵地离他有二三十公里远,他在战斗结束后才知晓他们的事迹,因此没有拍摄记录,是为一种遗憾。1951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战士们冒着炮火和敌人的阻击,涉水强渡昭阳江。张崇岫 摄“九兵团十五万人,减员四万人,但是把美国人赶回了三八线。意味着什么?”现在,他几乎对每个来访的记者都说这样一番话,声音高亢,“长津湖(战役)是战略上的大胜。”1952年9月,九兵团从朝鲜回国。张崇岫记得,宋时轮在鸭绿江边下车,往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脱帽、鞠躬。回国后,自1953年起,他任济南军区政治部摄影记者。1958年,他转业至安徽画报社任摄影组副组长;1968年他任安徽日报社党委常委;1980年,他调任安徽省文联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他正式离休。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开始写作战争题材的小说,发表了短篇小说《我是中国人》,还写过高敬亭、叶挺等人的剧本。上世纪80年代,他四处奔走协调,和安徽电影厂合作,请来了孙飞虎、古月等特型演员,拍摄了讲述渡江战役的自作剧本《日出长江》。进入21世纪后,他写成了剧本《长津湖史诗》以及反映朝鲜战争史实的长篇小说《英雄“CHINA”丁》。徒弟边震遐记得,张崇岫在朝鲜时有一本“蓝色的笔记本”,战争间隙,他会往本子上誊写《喀秋莎》一类的苏联歌曲。离朝回国前,张崇岫捡了两张朝鲜的枫叶,夹在功劳簿里,保存至今。他晚年在回忆录中记述战争的场面,写道,“这年春天姗姗来迟,麦苗在春风中摇晃。”人生不过一百年晚年的张崇岫常常全身发痛,也不知是旧伤发作,还是纯粹的老年的痛。他的视网膜病变了,看东西只见轮廓,看不清中间。十五年前他得了食道癌,胃切掉了五分之三,如今吞咽困难,吃饭只吃小半碗,大一些的药丸子也吃不下去。再由于他那极度弯曲的背,他睡觉时不得不垫上四个枕头,否则胃里的食物会返流。他的脚步比语速慢,动作比脚步慢,扣一个拉链要摸索近十秒。但他还保有军人的习惯。长女张雯雯说,一如她们姊妹从小被军事化管理那样,如今的父亲还是要求她们吃饭快、穿衣朴素、作息规律。她去见父亲,要换上“素一点、工作服一样的衣服”,否则会被教育,怎么把钱都花在了买衣服上?2021年12月16日,合肥,张崇岫捧着他和战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拍摄的照片集《战斗在朝鲜》,他称这本照片集为“宝贝”。王嘉宁 摄张雯雯说,父亲的方向感仍然极好,出门溜达,“去过一次的地方,绝对不会记错路线。”他的灵活劲儿也还在,家人不让他常外出,他就找些旁的理由,定要出去补口锅、买个小物件。童年时,张雯雯见过随父入朝的两台相机,一个装在绿色灯芯绒袋子里,一个装在苏联式的大摄影包里。父亲常用那两台机子给他们姊妹三个拍照,“啪一下,冒出白白的亮烟,闪一次,一张照片就拍好了。”离开安徽日报前,父亲将相机交给了报社。现在,他偶尔也会手痒,想拍照,但“搞不清”当下的数码相机。父亲不看战争片,因为“经历过最真实的战场”,却爱看各类体育节目,直到今天还在关注英超联赛,“每支球队,每个球员他都搞得清楚。”再早几年,父亲与战友们常来往,张雯雯记得,好几个都是“皖江联中”出来的学生,写得一手好字,其中一个在朝鲜被燃烧弹烧花了脸,但其人“个子高高,很潇洒”。而今,老战友在一个一个逝去,父亲从来不去参加葬礼,“觉得没意思”。他还藏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二十多枚荣誉勋章。都是他压箱底的宝贝,平时收在书柜里,轻易不示人,也不佩戴。张雯雯说,上了年纪后,父亲对功勋仿佛“看淡”了,“和我说,什么英雄不英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我就是一个简单的摄影人,一个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摄影人。”张崇岫在一篇自述中写道。张崇岫获得的各种奖章。王嘉宁 摄在许国印象中,他是一个聪明乐观的人,去年,张崇岫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许国陪他一起去领奖。原本许国还操心帮他想获奖感言,但张崇岫没有采用,发言时,他佝偻的背努力站得笔直,他说,当年拍的照片能为我带来这么大的荣誉,这份荣誉属于浴血荣光的志愿军。“他当时还说了现场这么多年轻摄影师,希望你们到我这个岁数都能获得这个奖,然后现场的人都笑了。”许国为此感慨,那番发言出自他的本心,既得体又感人、幽默。“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而在住院期间的一次谈话中,张崇岫第一次向许国流露出对生命与死亡的感受。许国回忆,张崇岫说,“人生不过一百年,我都活到95岁了,老天爷已经对我很护佑了,但是我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几年前,一个纪录片剧组为张崇岫定制了一套志愿军军服,张崇岫很喜欢并珍藏起来。许国和张崇岫的家人商量,遗体告别那天,让张崇岫穿着这套军服走完人生,或许是对他最后的告慰。文/ 冯雨昕 新京报记者 李照编辑 胡杰 校对 赵琳中新网香港9月8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顺德联谊总会7日晚举行“顺德联谊总会成立七十七周年会庆暨会董就职典礼”。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出席并致辞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关系愈趋密切,顺德和香港在经贸和人文等方面的往来亦更为频繁。只要两地齐心协力,继续深化不同领域的合作,必定能够共同为大湾区高质量建设注入更多新动力。
陈国基表示,在扶植青年方面,顺德联谊总会亦不遗余力,每年举行孔子诞辰志庆、组织“顺德风貌考察之旅”等大型交流考察团,让年轻人对国家的最新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顺德联谊总会更不时举办各类青少年比赛和长者探访活动,让年轻人一展才华,以及学会敬老尊贤。
...TA已推荐 644 款游戏
游戏版本 V6.2.9 | 大小 81.75M |
系统要求 安卓5.9 | 更新时间 2024-11-25 09:02:46 |
语言 中文 | 开发商 |
适龄范围 12+ |
修复bug
我的总结几点:
1.奶牛养殖业如何从容应对周期性挑战
2.浙商早知道 | 8月14日
3.2.6万亿资金已布局全国!城市更新,加速!
4.安全边际与容错空间
5.日元持续疲软,美元下跌,市场在等CPI数据“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