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已推荐 63 款游戏
TA已推荐 57 款游戏
“一般来说,高温干旱利于蝗虫、蚜虫等喜旱害虫的繁殖和发生发展。”郭安红说,水稻稻瘟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适温、多雨、高湿的环境易发生。玉米叶斑病、水稻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多喜凉爽高湿条件,多雨高湿而温度并不太高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棉铃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玉米、高粱等多种作物,高温多雨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干旱少雨对其发生不利。
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测,未来几天华北、黄淮高温天气持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2℃。高温将加快土壤失墒,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东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和南部、安徽北部等地玉米、大豆播种进度以及出苗生长遭受高温干旱灾害的风险较高,易导致缺苗断垄。
此外,对于迁飞性害虫,包括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及危害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在夏季会随着西南气流或台风外围气旋的影响从南向北迁飞扩散,先后由我国江南华南早稻区、南方玉米产区向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和北方玉米产区辗转危害。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6月,华北、黄淮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温高雨少将导致土壤缺墒加重、旱象露头或发展,不利于适时夏种及夏播作物苗期生长。墒情偏差地块应造墒播种,夏播后因旱出苗困难地区要浇灌“蒙头水”,确保作物正常出苗。
另外,气象部门还在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风险区划,细化区域防灾减灾应对预案,科学避灾提升灾害防御实效;加强高标准农田防灾能力建设和气象保障,及时灌排应对旱涝频发;优化空中云水资源利用,增强旱区人工增雨能力;发挥灌溉抵御干旱和高温灾害负面影响的作用。
郭安红表示,针对农业气象灾害重发、频发风险,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与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的防灾减灾联动,并科学有效提供气象保障支撑;大力加强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和防御技术研究,加强极端气候事件预测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的评估研究,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提供科技支撑;建设动态、快速、实时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农业生产全过程高精度、无缝隙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和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目前正处于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大忙时节,华北中部、西北地区的冬小麦处于成熟收获期,华北南部、黄淮等地夏玉米、夏大豆陆续处于播种阶段(冬小麦收获完成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北部、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等地春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春播作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
根据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的病虫情监测结果,5月底至6月初,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多个监测点出现一代粘虫诱蛾高峰,较常年偏早5天左右,需警惕局部爆发危害。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业气象灾害加剧,主要粮食产区有可能同时发生具有较大影响的气象灾害,甚至存在发生连片、连年、高强度的干旱、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粮食安全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不容忽视。为此,必须立足抗灾减损提高保障能力,做好粮食生产气象灾害风险研判和预报预警。
6月14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安红向媒体表示,当前,北方冬麦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利于小麦灌浆乳熟和成熟小麦机收晾晒;华北南部和黄淮大部气温偏高,土壤墒情持续偏差,对夏玉米、夏大豆播种和出苗不利。
据郭安红介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病虫害对气象条件的需求不一样。从温度角度来说,病虫害和其他生物生长一样,对温度都有一个适宜生长的上下限,温度过高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还需要综合考虑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温度、降水、湿度等气象条件与各类植物病菌的发生流行,以及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病虫害发生的自然控制因子,特别是其综合影响对于病虫害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郭安红说,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会伴随作物的生长发育,所以夏季有哪些作物旺盛生长,就有相应的病虫害活跃。夏季在地作物主要包括玉米、水稻、棉花、马铃薯等,主要的病虫害包括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叶斑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棉铃虫、马铃薯晚疫病等。
半岛手机客户端官网连日来,高温持续影响我国北方多地。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本轮高温天气是北方地区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高温持续时间长,日最高气温具有极端性。
...TA已推荐 156 款游戏
游戏版本 V8.7.7 | 大小 54.85M |
系统要求 安卓8.2 | 更新时间 2024-12-05 21:47:05 |
语言 中文 | 开发商 |
适龄范围 12+ |
修复bug
我的总结几点:
1.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作品专项初评公示
2.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专题评议全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工作
3.人民日报社推荐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副刊初评作品公示
4.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初评公示
5.网络视听协会发布行业倡议:坚决向“唯流量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