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站稳三尺讲台,王鹏刻苦练习,让他的爱人和孩子当观众,还会自己回放录像录音。这一点我都没做到,但他做到了。”吴杰说。
2009年,王鹏以优异的专业成绩攻读博士学位。彼时,他所在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某工程的基础研究工作,需要聚焦具体实际的作战应用问题,相关研究基础相对薄弱、难度较大,短期内不一定能取得成果。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讲师周祥深受影响。经过前期培训和试讲,今年9月,他第一次以教员身份走进教室正式授课。学习王鹏的做法,周祥也用摄像机记录课堂,复盘教学细节。
“教学就像雕刻艺术品,急不得、虚不得,必须得下苦功夫、硬功夫。只有这样,培养的学员才能适应部队需要,才能制胜未来战场。”王鹏说。
“王鹏作为青年科技专家,是我们学院‘人才森林’的杰出青年代表。”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院长罗亚中介绍说,自改革开放以来,该学院累计培养了9000余名本硕博毕业生,其中有10人当选两院院士,航天重大工程正副总指挥、总设计师30余人,故得“千生一院士”和“人才森林”的美誉。
近年来,王鹏不断完善和改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不同选题组织学员分组研究,再由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课”,组间相互质询、师生共同评价。
当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杰前来询问意向时,王鹏没有犹豫,主动调整研究方向,由自己擅长、侧重前沿探索的有关研究转向完全陌生、更具为战特性的某控制技术研究。
“决定改变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探索新研究领域的过程。”据王鹏介绍,新的研究领域参考资料少,需要自行摸索挖掘研究对象的特性。
本科学员杨云是王鹏所授专业某必修课的课代表。在他看来,“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使得学员突破被动接收知识的定势思维,在不同选题的牵引下,自主为“讲”好一堂课做充分准备。“这门课培养了我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我受益终生。”
nba体育在线直播观看近日,当记者在教室里见到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鹏时,他正从俯仰、偏航、滚动三个通道,向学员讲解飞行器的控制原理。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感恩,所以坚守;因为信心,所以坚定……”经过深思熟虑,王鹏在转改申请书上落笔,写下这句话。随后,他郑重向组织递交了转改申请书。
每到课后,王鹏都会翻看录像,从仪态、语速、语调再到授课内容,逐一分析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积累一定教学经验后,王鹏将录像改为录音,通过回放检查授课细节。十余年如一日,这一习惯仍保持至今。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周祥说,在王鹏等人的“传帮带”下,自己能更好找准提升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方向,做到张弛有度、快慢结合。
目前,王鹏正带领团队投入新的基础探索和技术攻关。展望未来,他已将邮箱地址后半段名称改为“2035”。“我希望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强国强军的发展征程之中,努力为强国强军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希望通过未来10年的努力,新型飞行器能够真正做出来、飞上天,为国防和军队战斗力的生成作出更大贡献,让新型飞行器在未来战场更灵巧、更智能,助力发展新质战斗力。”(完)
为战育人,王鹏的课堂总是充满“战味”。一方面,他以真实战场为背景建立案例库,通过案例拆解分析个中原理,帮助学员理解底层逻辑和应用需求;另一方面,他把课堂搬进实训场,立起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的教学范式,助力学员从“学会知识”向“用好知识”转变。
成就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学术传承。师承吴杰,王鹏学到严谨细致的科研和教学态度。而今身为教员,他也希望将严谨细致、久久为功的精神态度传递给学员和新教员。
“转改后衣服颜色虽有不同,但奋斗强军的底色都一样。”王鹏进一步描摹出这种幸福的具象,“我感觉自己成为了军队的一股新生力量”。
回望王鹏的成长轨迹,吴杰不禁感慨,“我觉得现在的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稳重可靠、锐意创新,顾大我、舍小我。当然,他也有很多变化,取得了更多成绩,我感到很欣慰、很自豪。”
2003年9月,怀抱着投身军旅的梦想,王鹏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本硕期间,他专心钻研太空前沿领域,开展自主导航方法研究。那时他常设想,有一天人类乘坐宇宙飞船去往月球或火星时,会用到自己研究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