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长星指出,要更大力度构建一体化的绿色本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和成果运用,共同做强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和绿色能源产业,推动长三角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这种“跨界无感”的同城效应尤其体现在医疗、教育、政务等公共服务上。除了省际交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项实事还涵盖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医保跨省结算、养老服务一体化、民生“一卡通”、长三角文旅合作等。
伴随着交通网越织越密,三省一市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从体制机制上消除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推进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城市群内部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我们将携手共建绿色低碳长三角,开展环太湖流域、长江口、杭州湾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化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6日的论坛上表示。
据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与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的《2024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该指数从2011年基期的100分增至2023年的267.57分,2018年以来的年均增幅达9.26%。
今年的座谈会上,长三角首次联合推出十项年度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居首的就是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新增建成铁路里程660公里,杭温铁路、池黄高铁等通车,沪苏湖铁路力争通车,加快通苏嘉甬铁路、沪苏嘉城际、滁宁城际等建设。
“今年将重点加强创新格局的体系化构建,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基础研究先行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先导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萌发成长,携手苏浙皖加强跨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创新科技联合攻关体制机制,共同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6日的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不仅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为促进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以中国贸促会为业务主管单位,由沪苏浙皖17家单位发起的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在本次座谈会期间揭牌,为区域内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国际化、便利化、高水平的综合服务支撑。
发起单位之一的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告诉澎湃新闻,“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机会,也有风险挑战,一些企业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出新模式,通过促进会的平台共享交流,能为更多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韩俊表示,安徽将在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加快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建设,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今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明确聚焦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扛起“美丽中国先行区”的使命任务,合力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和生态系统,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示范先行。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
对内“握指成拳”,对外“抱团出击”。今年的座谈会指出,要聚焦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携手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共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增创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成立于2019年11月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浙江嘉善县以及毗邻的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部分地区,是协调发展的先手棋、突破口、试验田。今年是示范区建设五周年,也是其进入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重新阶段的关键一年,将在一体化制度创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两方面闯出新路。去年底以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相继出台,部署了十方面43条举措,并以124个项目为抓手,聚焦“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和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大领域开展16项行动。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安徽省委书记韩俊表示,安徽将在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展现更大作为,全力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强重点领域联合攻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4月,安徽召开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明确皖北全面振兴的“手法”“步法”“战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向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密集注入政策、项目、技术、资金、人才资源。
长三角企业家联盟由区域内重点产业、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商会、协会主要负责人组成,今年将进一步从产业生态融合、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创新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整合龙头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学术机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的力量,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通过持续打造科创共同体,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已取得显著成效,还可以更系统性地梳理产业应用场景,围绕这些场景汇聚长三角乃至全球的生态资源。其次,在体现国家核心战略的领域,无论是长三角的企业抱团还是政府间的统筹规划,都可以更紧密甚至更激进些。”座谈会期间,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联席主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在科技创新这一大国博弈的主赛场,跨区域平台的支撑尤为重要。座谈会期间,三省一市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组建首批12个长三角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将以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为契机,整合高端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四个统筹”“五大任务”和“三个作用”,今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进行了全面部署,为长三角新一轮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敲定“任务书”和“路线图”。
体制机制协同是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生特点。今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指出,要聚焦制度保障,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协同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重点区域共建共享,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
“共同致力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大力度构建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充分整合长三角科技创新力量,跨区域、跨部门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早出、多出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出席论坛的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说,要更大力度构建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着眼产业的未来和未来的产业,加强政策协同,推进产业分工协作,重塑创新范式和产业面貌;更大力度构建一体化的制度机制,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打通制约要素自由流通的堵点卡点,形成与之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使长三角成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尽其流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因地理、气候、历史等原因,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及滁州、六安所属四县(市)的皖北一度是安徽的“口袋底”。为补齐“短中之短”,沪苏浙有关城市2021年起结对帮扶皖北各市,合作帮扶期限至2030年。
不朽情缘试玩入口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开局之年。去年11月30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四个统筹”,部署了“五大任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海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龙头”。“今年上海将以国家战略为牵引,以建设‘五个中心’为重要使命,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携手苏浙皖加强改革经验互学互鉴和复制推广,推动市场要素跨区域流动配置,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陈吉宁在6日的论坛上表示。
“今年我们将在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上展现更大作为,主动服务和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深化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韩俊在6日的高层论坛上表示。
网友评论更多
27十堰d
云南5名网红被抓🅰🅱
2024-11-21 13:34:24 推荐
187****6145 回复 184****4414:同济医院院长被查🅾来自襄阳
187****4494 回复 184****5505:李在明辞职🅿来自荆门
157****1459: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孝感
21黄冈207
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
2024-11-20 21:04:21 推荐
永久VIP:首个暴雨红色预警🆔来自鄂州
158****1937:李玟雕像落烈士陵园🆕来自黄石
158****7682 回复 666🆖:张杰自曝鱼刺卡喉🆗来自咸宁
44荆州mj
特大暴雨下的养猪户🆘🆙
2024-11-19 17:08:26 不推荐
宜昌fh:匈牙利1比0苏格兰🆚
186****1746 回复 159****1716:鼓励放弃农村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