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纯净下载
纯净官方版《水浒传》里的武松出生于清河县(今山东阳谷),在征讨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于六和寺出家。六和寺的原型便是西湖之南的六和塔。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塔边的寺院也叫塔院,换过好几个名字,大和寺、六和寺等。南宋时期,智昙重建六和塔后,官府赐额“慈恩开化教寺”。在之后的八百多年间,开化寺同六和塔一起屡毁屡建,如今已不存在了。
当时的上海名医陈存仁在《上海老中医眼里的杜月笙》一文中写到,他将一段报纸上的新闻念给杜月笙听:“杭州西泠桥畔,新建‘武松墓’,墓碑上刻着‘宋义士武松之墓’,落款具名的是黄某、张某和杜月笙三人。”杜听了“哈哈一笑,显得非常高兴”。
此说法流传甚广,并称其来自《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但据学者考据,三本地方志中并无此记载,《西湖大观》更是“查无此书”。蔡京生有八子,且名里均有“攸”字旁(蔡攸、蔡鯈、蔡翛……),“蔡鋆”很可能为杜撰,而《杭州府志》中记载的历任知州也无“高权”一人。所以这个故事基本站不住脚,只是改头换面版的“武松打虎”罢了。
1956年2月,孤山、西泠桥一带的14座坟墓被拆除,其中就包括武松墓。到了1964年底,更大规模的拆墓行动在杭州展开,波及孤山和西泠桥附近30余座名人墓冢,秋瑾墓、陶成章墓、苏小小墓、武松墓均被拆。
在西泠桥北口往西几十米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座圆形的坟墓,面朝着西湖,墓碑上写着“宋义士武松之墓”字样。随着天气转暖,坟头草堆渐绿,相比西泠桥头苏小小墓前的热闹,这里通常游人稀少。
新修的武松墓中已无棺木及遗骸,墓室放置了一张记录了该墓历史、文献和重修过程的光盘、一枚印章、一卷记录了该墓由来的书法作品和一轴据说是灵隐寺请来的《普庵咒经》。20年后再来看,光盘早已成为了过时之物,如果是现在,或许会直接放一个二维码?
当时的他9岁(按年纪推算,是1893年),有一天,跟着父亲前往涌金门外的三雅园去吃茶,走过涌金门头,有许多工人在修筑城墙,他正巧瞥见一具已被挖起来的棺材,尸体头部靠着的棺材正面板上写了“武松之柩”四个大字,“宋体,每字大约六寸见方,凸刻,贴金,金色未变,全棺完好,比平常的大,漆色黑里泛红”。
2004年5月,两位省人大代表建议在北山街改造工程中恢复武松墓和苏小小墓。理由一是这两处景点历来就有,被拆除后,原来的位置都还空着,恢复工程投入小,社会影响大;二是武松墓和苏小小墓的恢复,将使西湖的景点增添世界名著《水浒传》和古代爱情故事的文化内涵。后应广大市民游客的要求,在专家学者的论证基础上,杭州市政府于原址恢复了武松墓。
《水浒传》里的武松逝于六和寺,享年八十善终。而西湖边的这位武松,生平已很难考证,在经历了历史浮沉之后,带着他的传说长久地安眠于秀美的湖光山色之中。
如今的武松墓直径4米,石砌墓圈高1.1米,墓穴高2.2米,墓碑高3米,墓道自南而北长10米,宽6米。墓前立石牌坊一座,高6米。牌坊石柱上刻的对联是邀请当时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书写,牌坊柱联为“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其匾额“嵚奇瑰伟”则按老照片中的原篆书字体恢复。
1981年,秋瑾墓在西泠桥的另一端重修;1988年,在苏小小墓亭原址上修造了六角攒尖顶亭“慕才亭”;2000年后,章太炎墓、于谦祠等一批名人墓葬及纪念祠堂也被回迁或恢复。鸡笼山脚下建起了“西湖文化名人墓地纪念碑”,纪念仍埋葬在那里的诗僧苏曼殊、求是书院创办者林启等文化名人。
再之后,据说是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后在浙江屡任要职的高尔登为武松墓立了碑,上书“宋义士武松之墓”。到了1924年,上海青帮“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重修此坟,就原坟加驳石基,浇混凝土,换长碑,并建石坊,匾额“嵚(qīn)奇瑰伟”四字,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仍为高尔登所写。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丧命于此,如今还有张顺塑像立在涌金池畔。民国时期杭州开始拆城,涌金、清波、钱塘三门间城墙均被拆除,改建为南山路、湖滨路,后来在故址立了碑志。
武松在《水浒传》里以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与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一系列故事而为人熟知。杭州民间也有关于武松“打虎”的传说,只不过打的不是真虎,而是蔡京之子“蔡虎”。
还有一个题外话,在百年前的杭州,去西湖边喝茶是寻常之事。李叔同曾说过,1902年他第一次来杭州,就曾到涌金门外吃过一回茶,顺带看了下西湖风景。吴剑飞所提到的三雅园是当时最有名的茶馆之一,它所在的涌金楼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1965年改建为涌金茶室,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相当受市民欢迎的喝茶之处,2003年开始归西湖天地经营管理。
武松,《水浒传》里的打虎英雄,一部虚构小说中的人物,为何会在西湖边有一座墓?这个武松和故事里的武松是否为同一个人?许多人路过此地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给这座墓的百年历史变迁增添了虚实交错的传奇色彩。
另一说法称,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涌金门附近出土了武松的棺材。艺术教育家姜丹书在《姜丹书艺术教育杂著》中记叙了他的好友吴剑飞(国文、历史教师)童年时期目睹这一事件的情景:
说回武松。棺木下落如何,不得而知,但后来,西泠桥头荒草地上多了一土冢,竖着一块毛石小碑,题曰“武松之墓”,民间便默认是从涌金门外迁移至此地的。
关于武松墓的发掘,要追溯到清朝。陆次云所撰《湖壖杂记》记载,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曾出土刻有“武松之墓”的石碑,这和小说里武松的结局似乎可以联系得上。
宋朝的说话艺术中(说话是宋代的一种曲艺,有点像今天的说书),已出现了武松这一人物。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也有记载,“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这么看,是一个不遵守戒律的佛门行者。
墓碑按1924年“宋义士武松之墓”字样刻制。墓圈石材取用浙江泰顺产青石,墓碑及牌坊石材用福建青石。墓碑及牌坊上所有的浮雕纹饰,均按老照片上的图案原样精心设计和雕刻。
ballbet贝博手机开户平台四月的西湖,春风荡漾,生机勃发。青山中,秀水畔,散落着的大大小小名人墓,是西湖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被称为“西湖人文荟萃之地”的孤山,自北宋隐士林逋在此“梅妻鹤子”终老一生后,成了许多名人心仪的长眠之地。
杜月笙钟情于孤山脚下、西泠桥畔这块“风水宝地”,还曾在此购置一栋二层别墅。新中国成立后,杜月笙旧居收归国有,20世纪70年代末,曾在此办过“秋瑾史迹陈列馆”。1999年,在原宅基础上拆除重建,辟为中国印学博物馆。
这个说法大多来自1929年为顺应“西湖博览会”而出版的《游西湖的伴侣》,书中《武松仗义刺蔡鋆》一文称:武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涌金门外的卖艺人士,后受知州高权赏识,担任提辖,后来蔡京之子蔡鋆(yún,在人名中亦读jūn)继任知州后鱼肉百姓,武松将其刺杀,被捕后死于狱中,民众集资在西泠桥畔为其建墓。
ballbet贝博手机开户平台最新官网、注册、登录、登陆、入口、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现在下载,新用户还送新人礼包.